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试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oc
文件大小:6.1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1
总字数:约1.9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论文题目

试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系别水产科学系

班级水族科学与技术2班

姓名张娜

学号1204054213

试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摘要:马克思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介绍到中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并没有立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局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途径由一条变为多条,全国各地出版的大量刊物都介绍马克思主义,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得到广泛传播,与五四运动本身有重要关系。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线的巴黎和会进一步暴露帝国主义侵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本性,五四运动期间苏俄发表的对华宣言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五四运动引起共产国际的关注,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使一些知识分子坚定了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五四运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者群体的形成。

关键词:五四运动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

从1919年5月开始,中国爆发了一场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即五四运动。这场运动的起因是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1919年上半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这次和会实质上是英、法、美、日等几个强国的分赃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走外国在中国的军队等项要求,并提出取消此前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国的“二十一条”。但是,中国的这些合理要求均遭到拒绝,会议竟然规定德国将战前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日本。和会给予中国的,只是归还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德国劫走的天文仪器而已。对于这样一个和约,北洋军阀政府居然表示同意,并要求中国代表签字。

中国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着巴黎和会对中国的态度。中国在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各阶层人民怒火中烧,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像火山般爆发了。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并发表宣言,表示‘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

李大钊等一批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知识子。他们从巴黎和会所给予的实际教训中,开始认识到帝国主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这场运动,开认识到中国工人阶级所具有的坚定的革命精神和强大力量,认识到这个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这对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到工人群众中去开展宣传活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后不久,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于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苏俄政府的华宣言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吸引更多的中国先进分子关注其内外政策。这对扩大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影响,促进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也起了积极作用。

五四运动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特殊意义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先进知识分子与广大工农群众的结合。新文化运动初期,其倡导者虽然意识到了启迪民智、改造国民性的意义,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还缺乏充分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剧烈变化。李大钊接受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寄希望于新兴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号召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共同创造历史。

五四运动最丰硕的成果,在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正是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先进人物作出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促进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抉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全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参考文献

邱若宏:五四科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传播;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高增德: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1989年04期

刘晶芳: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学集刊;2009年02期

宋素萍: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求实;2003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