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
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科学应对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采用先进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科学应对地质灾害。
4.资源整合,协同作战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应急防治体系,协同作战,提高应急工作效率。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成员包括国土资源、民政、公安、交通、水利、卫生、气象等部门负责人。
(二)职责分工
1.应急指挥部职责
-领导、组织和协调本地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负责制定和修订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决策重大应急防治措施,指挥、协调应急处置行动。
-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地质灾害灾情和应急工作情况。
2.国土资源部门职责
-负责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
-会同有关部门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警示标志。
-负责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和建议。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
3.民政部门职责
-负责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及时下拨救灾款物,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协助做好地质灾害灾情统计和发布工作。
4.公安部门职责
-负责维护地质灾害现场秩序,设置警戒区域,疏散和撤离受灾群众。
-参与抢险救援工作,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5.交通部门职责
-负责组织抢修受损的交通道路和桥梁,保障交通运输畅通。
-配合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和人员的运输工作。
6.水利部门职责
-负责对水利设施进行巡查,及时处置因地质灾害引发的水利工程险情。
-提供雨情、水情等相关信息,协助做好地质灾害预警工作。
7.卫生部门职责
-负责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做好受灾群众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疫情动态。
8.气象部门职责
-负责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气象依据。
-加强与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协作。
三、预防与预警机制
(一)监测与巡查
1.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明确监测责任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
2.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及时发现新的隐患点。
3.鼓励群众参与地质灾害监测,对发现重要情况的给予奖励。
(二)预警预报
1.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建立联合预警机制,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2.根据气象预报、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等,按照预警级别,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网络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3.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警级别|颜色|标准|
|----|----|----|
|一级预警|红色|预计将要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应立即发布红色预警,通知可能受灾害影响的单位和人员做好应急避险准备,组织力量对灾害现场进行抢险救援。|
|二级预警|橙色|预计将要发生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发布橙色预警,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值班,做好应急准备,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
|三级预警|黄色|预计将要发生中型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发布黄色预警,相关部门开展巡查排查,对隐患点加强监测,做好防范工作。|
|四级预警|蓝色|预计将要发生小型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