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机的基本原理与人眼相似,镜头充当晶状体,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
2.F值(光圈)越小,镜头的进光量越多,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
3.景深是由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决定的,光圈越大(F值越小),景深越浅。
4.远摄镜头(如200mm以上)容易产生压缩感,使远处的背景看起来更近。
5.广角镜头(如16mm)会产生畸变,让近处的物体看起来更大。
6.鱼眼镜头的视角通常超过180°,可拍出极端变形的影像。
7.移轴镜头(Tilt-Shift)可用于建筑摄影,以纠正透视变形。
8.长焦镜头能拍摄远处的物体,但由于空气扰动影响,远摄时可能会出现模糊。
9.传感器尺寸影响照片的景深和画质,全画幅传感器(35mm)比APS-C和M4/3拥有更好的画质。
10.ISO值越高,感光度越高,但噪点也会增多。
11.像素并不等于画质,传感器尺寸、镜头质量和算法影响更大。
12.长曝光可以拍出光轨、丝绢状水流和夜景,但需要三脚架防止抖动。
13.HDR(高动态范围)摄影可以增加高光与阴影细节,适合高对比场景。
14.红外摄影使用特殊滤镜或改装相机,可拍出独特的梦幻效果。
15.三分法是最基础的构图法,能让照片更具美感和平衡感。
16.对角线构图能让照片更加有动感和方向感。
17.引导线(如道路、河流)可吸引观众目光进入照片。
18.框架构图利用门窗、树枝等元素形成天然的“框”,增加画面层次。
19.前景元素可以增加景深感,让画面更有立体感。
20.对称构图适用于反射、水面、建筑等场景,能增强画面的秩序感。
21.黄金分割比例(1:1.618)也可用于构图,使画面更和谐。
22.负空间(大片留白)可突出主体,使画面更简洁。
23.拍摄人像时,眼睛要对焦,因为眼睛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24.拍摄日出日落时,适当欠曝(降低曝光)能让色彩更饱和。
25.夜景摄影时,使用较低的ISO和长曝光能减少噪点。
26.黄金时刻(日出后一小时和日落前一小时)光线柔和,是拍摄最佳时机。
27.蓝色时刻(日出前和日落后短暂的蓝光时段)适合拍摄城市夜景。
28.正午阳光光线较硬,容易产生强烈阴影,适合黑白摄影。
29.逆光拍摄可创造剪影效果,或使用反光板填充光线。
30.阴天是最佳的自然人像光线,因为光线柔和,无明显阴影。
31.反光板可用来补光,消除面部阴影,增强拍摄效果。
32.柔光箱或漫射布能柔化闪光灯光线,使阴影更自然。
33.相机快门寿命有限,普通单反大约可使用10万到50万次快门。
34.UV滤镜主要用于保护镜头,而非改善画质。
35.三脚架能提高稳定性,适合夜拍、长曝光或风光摄影。
36.相机CMOS传感器容易吸附灰尘,可用气吹和专用清洁套装清理。
37.镜头防抖(IS/VR)能减少手抖,但无法补偿运动中的被摄物体。
38.存储卡速度影响连拍和视频录制,UHS-II比UHS-I快,V90适合4K/8K视频。
39.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是1826年由法国人尼埃普斯(NicéphoreNiépce)拍摄的,需要曝光8小时。
40.现代胶卷相机的雏形由乔治·伊士曼(GeorgeEastman)在1888年发明,并创立了柯达公司。
41.数码相机最早是在1975年由柯达工程师史蒂夫·萨松(StevenSasson)发明的,它仅有0.01MP的分辨率。
42.第一台能够拍摄彩色照片的相机出现于1907年,使用了奥托克罗姆(Autochrome)技术。
43.第一台民用数码单反相机(DSLR)是尼康(NikonD1),于1999年推出,拥有2.7MP分辨率。
44.世界上最贵的相机是1923年的徕卡O系列,曾在2018年以24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800万元)成交。
45.月球上的相机: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时,宇航员带去的哈苏相机大部分都留在了月球表面,只带回了胶片。
46.世界上第一张自拍由罗伯特·康奈留斯(RobertCornelius)在1839年拍摄。
47.柯达曾因数码相机的兴起破产,尽管他们是第一家发明数码相机的公司。
48.最早的“照片合成”出现在19世纪中期,摄影师用暗房技术把多个影像合成一张照片。
49.世界上最古老的彩色照片拍摄于1861年,由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拍摄。
50.胶片摄影仍然受到许多摄影师喜爱,因其独特的色彩和宽容度。
51.“百万像素”(megapixel)这个词直到1980年代才被使用。
52.闪光灯最早用镁粉燃烧,非常危险,后来才发展成电子闪光灯。
53.相机的快门声是人为设计的,数码相机可以完全无声拍摄。
54.世界上最长的曝光时间达8年,由摄影师雷吉纳·瓦尔萨罗拍摄。
55.一些数码相机在红外模式下,可以透视某些织物,因此被厂商禁用。
56.你可以用黑胶片负片(如X光片)自制日食或焊工防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