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同课异构).pptx
文件大小:32.57 MB
总页数:46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2.32千字
文档摘要

古诗词诵读;古诗词

是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是一种精神上的高级享受。;《过华清宫绝句》

(其一);《锦瑟》;《虞美人》;《破阵子》;《苏幕遮》;《过华清宫绝句》

(其一);《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全诗不用难字,

不使典故,不事雕琢,

朴素自然,寓意精深,

含蓄有力,

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锦瑟》;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李;典故补解:

(1)望帝啼鹃:帝,古代神话蜀王杜宇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杜鹃,又名子规,啼声悲戚。

(2)良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梁启超说,

“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对于这首诗我们“重意境而不求甚解”,

我们要学会品读它的方法:

结合典故,紧抓意象,

运用想象,感受意境情思。

在品读之后,

能找到与自己情感相契合的锦瑟,

触发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虞美人》;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一代霸王项羽英雄末路,美人虞姬为绝其后顾之忧,拔剑自刎。

因此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的悲歌。;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南唐末代君主、诗人。;《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

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之愁则是纯粹的眼泪。

他从一国之君到俘虏,落差巨大,

所以他的愁比别人来得更加汹涌澎湃。

他用至真至纯之笔,将个人情怀升华到与众人情感同频共振的高度。

这君是李煜,是你,是我,

是在这微苦尘世中跋涉的每一个人。

只要人类苦难依然存在,

李煜之词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破阵子》;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善文,尤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平生所作诗文据传逾万篇,今仅存《元献遗文》《珠玉词》;又编类书《类要》,存宋以前古书极其丰富。;上阕:点明季节,“燕子”“梨花”“清明”“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下阕:人物手法、白描手法,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以轻松欢快的笔调写出了少女纯洁无暇、活泼天真的性格特征。;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

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

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苏幕遮》;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

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