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
进展
1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PPT课件
目录
1
CONTENTS
疾病概况
2
SLE诊治进展
3
SLE患者合并重要脏器累及的治疗
2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PPT课件
01
章节
疾病概况
Part
3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PPT课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全身多系统多脏器损伤
4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PPT课件
SLE的病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是人体免疫系统被异常激活,攻击自身组织引起的
SLE患者的一级患SLE风险是普通人的8倍;
单卵双胞胎SLE的发病率是异卵双胞胎的5-10倍;
SLE患者的家族中,也常有人患其他种类的结缔组织病
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B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
阳光
SLE患者常在晒太阳后发病,可能与紫外线使皮肤部分细胞凋亡,引起抗原暴露或新抗原暴露称为自身抗原有关
药物以及化学试剂
可以使DNA甲基化程度降低,从而诱发药物相关的狼疮
感染
病原微生物同药物一样,也是常见的引起免疫系统产生自身抗体的外来物质
育龄期妇女SLE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妊娠期雌激素分泌量急剧增加,SLE病情加重
5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PPT课件
SLE免疫细胞异常
免疫异常
B细胞功能亢进
T细胞功能异常
NK细胞异常
抗淋巴细胞抗体
细胞因子产生的异常:
IL-1,IL-2减少,IL-4,IL-6分泌增生
SLE中IFN-γ活性增强,导致B细胞产生过量的免疫球蛋白
SLE患者免疫细胞
MorawskiPA,BollandS.ExpandingtheBCell-CentricViewo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TrendsImmunol.2017May;38(5):373-382.
6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PPT课件
02
章节
SLE诊治进展
Part
7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PPT课件
SLE的分类标准
1997年ARA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1)颧部红斑;
2)盘状红斑;
3)光过敏;
4)口腔溃疡;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2个以上的外周关节,伴关节压痛、肿胀或积液;
6)浆膜炎;
7)肾脏病变:尿蛋白0.5g/24h或持续尿蛋白定性≥+++,或管型;
8)神经系统异常: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
9)血液系统异常:血液系统异常:溶血性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增多,或2次以上白细胞减少4.0×109/L,或2次以上淋巴细胞减少1.5×109/L,或1次血小板减少100×109/L
10)免疫学:(1)抗dsDNA抗体阳性;(2)或抗Sm抗体阳性;(3)或抗磷脂抗体:血清IgG或IgM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或狼疮抗凝物阳性,或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
11)ANA阳性
符合11条中4条,排除感染性疾病、肿瘤、其他风湿性疾病即可诊断
8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PPT课件
2019年EULAR/ACR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
入门标准
9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PPT课件
SLE的分类标准的比较
ANA阳性作为“入围”标准,强调先“入围”再“分类;
把发热作为新的临床指标;
把临床指标和免疫学指标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积分;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0.96和0.93
2019
更加强调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指标相结合;
取消了部分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的临床表现;
重视系统受累,提高了肾活检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敏感性为0.97,特异性为0.84。
2012
1997
从临床表现到免疫学指标进行疾病分类诊断
临床标准及免疫学标准几乎均为同等权重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0.93和0.83
2019年标准将抗核抗体(ANA)阳性作为“入围”标准,将各系统/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及多项免疫学指标异常作为附加标准,并根据其与SLE的相关性设置不同权重进行评分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PPT课件
SLE的诊断个体化
分类标准不适合部分SLE个体的诊断
强调“客观标准”,如血清标志物、皮肤、肾活检
一些SLE患者“相对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如蝶形红斑、光过敏、关节滑膜炎、自身免疫性三系降低
重视治疗,必要时给予一定时间随访
重视治疗史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