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课件.ppt
文件大小:6.23 MB
总页数:10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1.67千字
文档摘要

前言

;*;分类;*;*;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模式图;*;*;(一)充血;高血压病人脑出血;(二)淤血;⒈原因:

⑴静脉受压

⑵静脉腔内阻塞(血栓形成)

⑶心力衰竭

左心衰肺淤血;

右心衰肝脾肾等淤血

;(二)淤血(静脉性充血)

;(二)淤血;1、慢性肺淤血

;镜下观:

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肺泡腔可有大量水肿液、少量红细胞,巨噬细胞,红细胞被巨噬吞噬后,形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此种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若随痰咳出,则痰为铁锈色;

长期淤血,还可引起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及网状纤维胶原化,使肺质地变硬,呈棕褐色称肺褐色硬变或肺棕色硬化。

;*;肺淤血症状;肺水肿;慢性肺淤血(褐色硬变);

2、慢性肝淤血

⑴原因:右心衰;;慢性肝瘀血;慢性肝淤血(大体);慢性肝淤血(低倍镜);三、血栓形成

;;B;A;B;(一)血栓形成的条件;⒉血流缓慢及涡流形成:

⑴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轴流变宽、边流变窄或消失→血小板壁立(沉积)

⑵血流缓慢粘集的血小板和形成的凝血因子不易被稀释和冲走。

血栓发生情况:

静脉比动脉多4倍;下肢静脉内血栓比上肢静脉内多3倍

;;⒊血液凝固性增高:

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手术后或产后→血液凝血因子、血小板数量增多、粘性增加(代偿性)→易于形成血栓;

烧伤、脱水→血液浓缩→粘稠度↑→血栓形成。

例: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内血栓形成

;E;(三)血栓类型;*;⒉混合血栓:

静脉血栓体部

肉眼:呈红-白相间条纹状;

镜下:由纤维蛋白和红细胞、血小板小梁及白细胞构成

;*;⒊红色血栓:静脉血栓尾部,由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构成,呈暗红色。

⒋透明血栓(微血栓):发生在微循环小血管内,常见于DIC,由纤维蛋白构成。

;;*;(四)血栓的转归

;*;(五)对机体的影响;A;A;D;第四节

栓塞;学习目标:;概念:

在血液循环中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堵塞血管的现象称为栓塞。

堵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一、;顺行性栓塞:

1、左心和体循环动脉系统的栓子,

常???栓塞于脑、脾、肾、四肢。

2、体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引起肺栓塞。

3、门静脉系统的栓子,

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

;交叉性/逆行性栓塞;口诀:左心动脉到全身

右心静脉到肺脏

胃肠系统流到肝

逆行交叉也莫忘

;二、栓塞的类型及后果▲

;(一)血栓栓塞;肺动脉栓塞;动画

¨肺动脉血栓栓塞;肺动脉栓塞;*;体循环动脉系统栓塞;脂肪栓塞;脂肪栓塞(肺,HE);脂肪栓塞(肺,油红);*;空气栓塞;减压病;羊水栓塞;动画:羊水栓塞;*;⒌其他栓塞:

瘤细胞栓塞;

细菌栓塞;

寄生虫栓塞

;D;B;D;B;A;患者,男,20岁,建筑工人,某日施工中不慎被铁锈钉扎伤,逐渐出现伤腿红肿,并蔓延到右下肢,以后又反复发作多次,一个月后,在厕所内排便中突然一声口吐白沫,抽搐多次。

讨论1.此患者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2.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3.经验教训是什么?

答案解析

3.(1)静脉炎及早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2)如果血栓形成,绝对卧床休息并及早溶栓;小结;五、梗死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贫血性梗死

;心肌梗死

(梗死灶呈不规则形);贫血性梗死

;;脾梗死(梗死灶呈锥体形);贫血性梗死

;脑梗死(脑软化);出血性梗死

;肺出血性梗死

(梗死灶呈锥体形);肺出血性梗死(低倍镜);*;肠出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低倍镜);;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