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气管切开护理专业.pptx
文件大小:6.33 MB
总页数:3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2.53千字
文档摘要

未找到bdjson

气管切开护理专业

目录

CONT

ENT

气管切开基本概念与适应症

术前准备与评估工作

术中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要点与并发症处理策略

康复训练与出院指导建议

出院后自我管理教育

气管切开基本概念与适应症

01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通过切开颈段气管并放入金属或硅胶套管来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

定义

确保呼吸道通畅,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导致的呼吸困难。

目的

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预防性气管切开等。

绝对禁忌症如气管切开部位感染或恶性肿瘤,相对禁忌症如凝血功能障碍、严重颈椎病变等。

禁忌症

适应症

麻醉与体位

切口与分离

切开气管与插入套管

缝合与包扎

通常采用ju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垫高肩部使头部后仰。

在气管上切开一个小口,插入气管套管并固定。

在颈前正中线上切开皮肤及皮下zu织,分离颈前肌肉,暴露气管。

缝合切口并包扎,确保套管通畅。

包括出血、感染、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拔管困难等。

并发症风险

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更换和清洗套管等。

预防措施

术前准备与评估工作

02

评估患者呼吸道状况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以及是否有呼吸困难、喘鸣等症状。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营养状况、免疫力等,以确定手术耐受性。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了解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基础健康状况。

常规检查

影像学检查

特殊检查

如胸部X线或CT检查,了解气管及肺部情况,确定手术部位。

根据患者病情,可能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痰培养等。

03

02

01

使用流动水和清洗剂彻底清洗器械表面的污渍和血迹。

器械清洗

将清洗后的器械浸泡在消毒液中,或使用高温蒸汽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器械消毒

根据手术需要,准备气管切开包、气管套管、吸引器等必要器械。

器械准备

负责手术操作,具备丰富的气管切开经验和技能。

协助主刀医生进行手术,负责器械传递、止血等操作。

负责患者麻醉管理,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负责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包括器械准备、消毒、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工作。

主刀医生

助手医生

麻醉师

护士

术中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03

常用ju部麻醉药物

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毒性小等特点。

药物使用方法

采用ju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于手术区域,达到麻醉效果。

切开位置

通常在第2-4气管环之间进行切开,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

标记技巧

使用甲紫或亚甲蓝等皮肤标记笔,在皮肤表面标记出切开位置和范围,确保手术准确。

分离zu织

使用手术刀或电刀沿标记线切开皮肤、皮下zu织和颈阔肌,注意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

暴露气管

将胸骨上窝处的zu织向两侧牵开,暴露气管前壁,确保手术视野清晰。

在手术过程中要及时止血,可使用纱布压迫、电凝或结扎等方法。

止血处理

采用可吸收线进行皮下缝合和皮肤缝合,注意缝合时要对合整齐,避免留下明显疤痕。同时,要确保缝合牢固可靠,防止术后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缝合技巧

术后护理要点与并发症处理策略

04

定期吸痰,避免痰液堵塞气管切开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湿化器或雾化器,保持气道湿润,防止痰痂形成。

湿化气道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监测呼吸功能

清洁消毒伤口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碘伏消毒液清洁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

定期更换敷料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根据伤口情况及时更换。

避免触碰伤口

避免患者或医护人员触碰伤口,减少污染机会。

03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

01

疼痛评估

采用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02

镇痛药物使用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出血

感染

气管食管瘘

皮下气肿

01

02

03

04

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出血情况,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监测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发现感染迹象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定期检查患者颈部皮肤有无肿胀、握雪感等症状,发现皮下气肿及时采取排气措施。

康复训练与出院指导建议

05

通过缩小嘴唇的呼吸方式,增加呼吸阻力,从而锻炼呼吸肌,改善呼吸功能。

缩唇呼吸

通过加深呼吸,使膈肌上下移动范围增大,增加肺通气量,提高呼吸效率。

腹式呼吸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有助于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咳嗽训练

建议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

饮食调整

保持室内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