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质量检验主讲:向芳
焊接检验要求自检,是施工单位在制造、安装过程中,由本单位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检验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的检验。焊接检验分类:自检、监检监检,是业主或其代表委托具有相应检验资质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的检验。
焊接检验要求(1)焊前检验焊接检验程序1)按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的要求对工程中所用钢材、焊接材料的规格、型号(牌号)、材质、外观及质量证明文件进行确认;2)焊工合格证及认可范围确认;3)焊接工艺技术文件及操作规程审查;4)坡口形式、尺寸及表面质量检查。
焊接检验要求(1)焊前检验焊接检验程序5)组对后构件的形状、位置、错边量、角变形、间隙等检查;6)焊接环境、焊接设备等条件确认;7)定位焊缝的尺寸及质量认可;8)焊接材料的烘干、保存及领用情况检查;9)引弧板、引出板和衬垫板的装配质量检查。
焊接检验要求(2)焊接的中间检验焊接检验程序1)实际采用的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预热温度、层间温度及后热温度和时间等焊接工艺参数与焊接工艺文件的符合性检查;2)多层多道焊焊道缺欠的处理情况确认;3)采用双面焊清根的焊缝,应在清根后进行外观检查及规定的无损检测;4)多层多道焊中焊层、焊道的布置及焊接顺序等检查。
焊接检验要求(3)焊后的成品检验焊接检验程序1)焊缝的外观质量与外形尺寸检查;2)焊缝的无损检测;3)焊接工艺规程记录及检验报告审查。
焊接检验要求(3)焊后的成品检验---验收要求焊接检验程序1)焊接完成后,全部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2)要求全焊透的一级、二级焊缝应进行内部缺陷无损检测,一级焊缝探伤比例应为100%,二级焊缝探伤比例应不低于20%。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1)焊缝外观形状和尺寸不符合要求常见的焊缝外观缺陷及防止措施焊缝成形不良表现:外表面形状高低不平,焊缝成形不良,焊缝焊波粗劣,焊缝宽度不均匀,焊缝余高过高或过低,角焊缝焊脚单边或下凹过大,母材错边,接头的变形和翘曲超过了产品的允许范围等。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治理措施:加强焊后自检和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焊缝成型差的焊缝,进行打磨、补焊;凸起或者余高过大的焊缝,采用砂轮或碳弧气刨清除过量的焊缝金属。达不到验收标准要求,成型太差的焊缝实行割口或换件重焊;加强焊接验收标准的学习,严格按照标准施工。成因:焊件坡口角度不对,装配间隙不均匀,点固焊时未对正,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运条速度过快或过慢,焊条的角度选择不合适或改变不当,埋弧焊焊接工艺选择不正确等。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坡口角度,按标准要求点焊组装焊件,并保持间隙均匀,编制合理的焊接工艺流程,控制变形和翘曲,正确选用焊接电流,合适地掌握焊接速度,采用恰当的运条手法和角度,随时注意适应焊件的坡口变化,以保证焊缝外观成形均匀一致。(1)焊缝外观形状和尺寸不符合要求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2)咬边常见的焊缝外观缺陷及防止措施表现:在焊缝金属与基体金属交界处,沿焊趾的母材部位,金属被电弧烧熔后形成的凹槽,称为咬边。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治理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焊缝咬边,进行打磨清理、补焊,使之符合验收标准要求;加强质量标准的学习,提高焊工质量意识;加强练习,提高防止咬边缺陷的操作技能。成因:焊接电流过大,电弧过长,运条角度不适当等。焊缝部位不平等;运条时,电弧在焊缝两侧停顿时间短,液态金属未能填满熔池;横焊时在上坡口面停顿的时间过长,以及运条、操作不正确也会造成咬边;埋弧焊时主要是焊接电流过大,焊接速度过快,焊丝角度不当。预防措施: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运条角度,进行短弧操作;焊条摆动至坡口边缘,稍作稳弧停顿,操作应熟练、平稳;埋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要选择适当。(2)咬边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3)焊瘤常见的焊缝外观缺陷及防止措施表现:在焊接过程中,液态金属流淌到焊缝之外形成的金属瘤,称为焊瘤。焊瘤不仅影响了焊缝表面的美观,还会造成应力集中现象,在焊瘤下面,常有未焊透缺陷存在,在焊瘤附近,容易造成表面夹渣的缺陷。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治理措施:用角向打磨机、砂轮或者碳弧气刨清除过量的焊缝金属,使之符合验收标准要求。成因:由于钝边薄,间隙大,击穿熔孔尺寸大;由于焊接电流过大,击穿焊接时电弧燃烧、加热时间长,造成熔池温度增高。熔池体积增大中,液态金属因自身重力作用下坠而形成的焊瘤;操作运条或送焊丝动作不熟练,焊条或焊丝与焊炬角度不适当;焊接速度过慢。预防措施:选择适宜的钝边尺寸和装配间隙,控制熔孔大小并均匀一致;掌握电弧燃烧和熄灭的时间;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击穿焊接电弧加热时间不可过长,操作应熟练自如,运条角度适当。(3)焊瘤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4)弧坑常见的焊缝外观缺陷及防止措施表现:电弧焊时,由于断弧或收弧不当,在焊缝末端(熄弧)处,形成低于母材金属表面的凹坑,称为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