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榀梁存在的问题及要求
一、模板
1、首次模板由我场委托外方进行拼装维修,拼装施工完成后由制梁
工班(组)长和场部质检员一同验收,合格后制梁工班(组)应抓紧
模板面的打磨除锈工作,完工后经安质部验收,合格后方可刷脱模剂。
2、安装支座钢板及防落梁必须用螺栓固定,其位置正确,高差满足
规范要求。(问题:支座板防落梁采用点焊)
3、端模与侧模及底模必须密贴,用螺栓固定。(问题:端模与侧模
不密贴、端模与内模和底模未连接)
4、内模支撑杆必须到位并自检腹板厚度、内模高度。(问题:端内
模支撑不到位,易造成顶板、腹板超厚)
5、通风孔栓必须安装到位。(问题:安装不到位,孔径不能满足设
计要求)
二、钢筋
1、腹板胎具尺寸超标,造成腹板下曲板保护层超标(入模检查发现)。
2、顶板护栏预埋筋位置必须正确。(问题:护墙预埋筋不直顺)
3、钢筋要严格按设计图尺寸进行下料加工。(问题:双层支撑筋、
腹板U型筋尺寸超标)
4、定位网要严格按交底要求注意孔距及焊接点。(问题:网孔偏大
使管道不顺)
5、顶、底板筋入模必须分中对点,保证其位置正确。(问题:入模
检查不对称)
三、混凝土
1、浇注顺序及振捣方法,要严格按交底要求施工。(问题:两侧不
对称,下倒角压板多处未见混凝土翻出)
2、浇注要连续性;特别要注意底板浇捣。(问题:底板浇捣不连续)
3、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混凝土坍落度偏大或偏小布料捣固方法不
当,造成堵塞)
4、腹板下倒角、支座板、防落梁、预应力管道、锚垫板等处的捣固
作为重点。(问题:未见施工措施)
5、混凝土面采用洒水收面,易造成表面强度低、砂层、裂纹等质量
问题。
6、内腔、端面未进行养护,护墙面养护不良。
7、浇捣腹板管道位置用70棒。(问题:易使管道位移)
四、张拉
1、严格定机定人。(问题:1人操2台油泵)
2、下料长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问题:检查发现长度不够)
3、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作业人员严禁在已完成张拉的钢
束上攀登,作业区要设安全警界线。(问题:无警界线防护)
五、实体部分检查
1、端腹板厚超标(东北)。
2、内腔腹板气孔较多、有一道纵向隔层(长30cm),下倒角蜂窝有
3处,内顶板面分层较明显。
4、吊梁孔处不平整。
5、通风孔不水平、孔径尺寸偏小。
6、内腔两端平台及坡面不平整、露筋。
六、质检程序
1、原材料及预埋件领取必须是经过验收合格的,由场部质检员见证;
在使用过程发现有质量问题必须告知质检员确认采取更换处理。
2、钢筋加工区检查:质检员不定期检查,原材料半成品分类堆放整
齐并标示清楚,场内要有大样图及标准件。
3、模板检查:侧底模(含支座板、防落梁板)、端模(锚垫板)和
内模分块检查,组合后再检查(含通风孔)。
4、钢筋绑扎检查:底腹板、顶板分块检查,入模后再检查(含管道、
接地钢筋、泄水孔、吊梁孔及试验孔等)。
5、经安质部、监理工程师对钢筋、模板检查合格及混凝土灌注前的
各项准备工作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
6、混凝土施工过程有安质部质检员、试验测试人员及监理工程师对
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7、质检员对混凝土养护采用不定期检查。
8、张拉由工程部下达通知单,质检人员、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准备
工作符合要求后由质检员下达张拉,张拉过程有安质部质检员、监理
工程师全程监控。
9、内模和端模的拆除,按安质部下达通知单。
七、对作业工班要求
1、工班(组)长要认真执行梁场质量管理制度,对工序作业过程质
量负直接责任。
2、工班(组)长要熟悉工艺流程,掌握工序质量关键控制点和工艺
标准,按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书组织施工。
3、坚持施工程序,开展班组自检,参加互检和交接检查,上道工序
不合格不承接,本道工序不合格不出手。
4、接受技术、质检人员的检查指导,对技术和质检人员提出的工程
质量问题,按要求整改。
5、落实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保护措施。
6、操作人员对工程质量负直接操作责任。
7、操作人员坚持按技术操作规程、技术交底书及图纸要求进行施工。
8、不使用不合格材料,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承接,本道工序不合格不
出手。
9、接受质量意识教育,参加技术知识学习,熟悉本工种的工艺操作
规程,遵守职业道德。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
鲁山制梁场
2016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