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我和我的家 第二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001].docx
文件大小:15.27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2.92千字
文档摘要

我和我的家第二课时(说课稿)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我和我的家第二课时”选自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节课以家庭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成员、家庭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通过观察、交流、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为构建和谐家庭奠定基础。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情感态度。

核心素养目标

1.家族认识:了解家庭成员和基本关系。

2.社会实践:参与家庭生活实践,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关爱家庭成员、热爱家庭生活的情感。

4.文化理解:体会家庭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家庭成员及其关系。

2.学生能参与家庭实践活动,体验家庭生活。

难点:

1.学生对家庭成员和关系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

2.学生在家庭实践活动中可能缺乏主动性。

解决办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识别家庭成员和关系。

2.设计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参与家庭实践活动的兴趣。

3.教师提供具体指导,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尝试实践,并给予及时反馈。

4.利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家庭关系,纠正理解偏差。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我和我的家》课程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家庭成员图片、家庭结构图、家庭生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无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设立分组讨论区,布置家庭生活模拟场景,方便学生互动体验。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我和我的家》相关预习资料,如家庭成员介绍PPT、家庭结构图示例等,明确预习目标,要求学生识别家庭成员并思考家庭关系。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家庭成员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基本构成。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班级微信群收集学生预习反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任务,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结合资料,思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记录自己的想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方便资料共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家庭温馨的视频,引出“我和我的家”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家庭关系的分类,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并举例说明。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家庭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家庭关系的分类和特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关系的概念。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关系的多样性。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自己的家庭结构图,并简要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家庭关系相关的书籍和网站,供学生课后阅读。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绘制家庭结构图,并思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一步了解家庭关系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绘制家庭结构图和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反思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效果

(1)家庭成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

(2)家庭关系的分类,包括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等。

(3)家庭结构图的绘制方法,能够准确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技能效果

(1)观察力:学生在观察家庭成员和关系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家庭关系的多样性。

(2)动手能力:通过绘制家庭结构图,学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家庭观念: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家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亲情意识: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亲情,增强了对家庭的情感认同。

(3)责任感: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学会了关爱家人、尊重家人。

4.综合实践能力

(1)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2)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