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引读法教学《游园不值》
引读法,即老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跳动中情与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同学对课文的接续。我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师:有一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南宋诗人叶绍翁禁不住春色诱惑,最终合上书,想到一位伴侣家中去观赏他家园子里的春景。他单独缓缓而行,来到伴侣家的门前。可是——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结合诗意理解“小扣”、“柴扉”的词义〕
师:这是怎么回事扣了这么久还不来开门是仆人不在家吗不会吧,他是很少出门的呀!噢,他家园子里满地长着青苔,绿得像铺开的地毯,秀丽极了。看来园仆人是很疼惜春色的,可我穿着一双水底鞋。哦,仆人或许——
生:〔读〕应怜唇齿印苍苔。
〔引导理解“应”、“展齿”的词义〕
师:或许仆人疼惜苍苔,怕外人的木底鞋在上面踩上印子,破坏了他家园子里的春景。可是我也不虚此行,你园子里的春色怎么关得住呢——
生:〔读〕春色满园关不住。
师:是啊,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呀,你看——
生:〔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引读法特殊适合于古诗词教学,可以关怀同学理清思路,了解写作方法,指导朗读、背诵等。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宜常常运用。
〔单位: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东塔一小〕
《江畔独步寻花》课外作业设计一例
温海婴
学校生的学习主动性来源于爱好。爱好越浓,学习主动性越高。而大量的枯燥的、单一重复的作业很简洁导致同学厌学,降低训练的效果。因此,课外作业的设计要讲究技巧,设计一些同学感爱好的,融学问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之中的作业,以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
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联系春游中观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再动笔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绘成一幅画。
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抄写、默写解释字词、抄写大意等等单调而乏味的机械作业形式。既让同学回忆了春天的景象,激起了同学学习的爱好,又使同学能联系已有的旧学问,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描写春光景象时的心情,真正把思维活动贯串于语文训练之中,培育了同学的观看力气、联想力气和想象力气。同学动笔绘画的过程也是他们理解诗歌内容的过程他们在作业时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气,春的奋勉精神,从而进一步陶冶了情操。
〔单位:福建武平老师进修学校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