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安康杯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带答案).docx
文件大小:26.59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5.21千字
文档摘要

安康杯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质量第一、安全第二

C.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答案:A。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体现了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预防为主”强调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要预先防范,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综合治理”则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安全带的正确挂扣方法是()。

A.低挂高用

B.高挂低用

C.平挂平用

答案:B。高挂低用是安全带正确的挂扣方法。当发生坠落时,人下落的距离相对较短,冲击力较小,能更好地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如果低挂高用,人坠落时下落距离长,冲击力大,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3.下列哪种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清水灭火器

答案:A。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因为二氧化碳是不导电的,在灭火时不会导致触电事故。泡沫灭火器和清水灭火器都具有导电性,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火灾,否则可能引发触电危险。

4.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A.全面

B.部分

C.间接

答案:A。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负责,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

5.在易燃易爆场所穿()最危险。

A.布鞋

B.胶鞋

C.带钉鞋

答案:C。在易燃易爆场所穿带钉鞋最危险。带钉鞋在行走过程中,钉子与地面摩擦可能产生火花,而易燃易爆场所存在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等易燃易爆物质,火花可能会引发燃烧或爆炸事故。布鞋和胶鞋相对安全。

6.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

A.继续作业

B.停止作业,撤离危险现场

C.向上级报告后再作决定

答案:B。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这是法律赋予从业人员的紧急避险权,目的是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7.安全色中,红色表示()。

A.禁止

B.警告

C.指令

答案:A。安全色中,红色表示禁止、停止。比如各种禁止标志、交通禁令标志等通常都是红色。黄色表示警告、注意;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

8.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三级”指的是()。

A.企业级、车间级、班组级

B.国家级、省级、企业级

C.总公司级、分公司级、车间级

答案:A。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是指企业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教育。企业级安全教育主要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车间级安全教育重点讲解车间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危险部位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班组级安全教育则结合岗位实际,介绍岗位操作规程、事故案例等。

9.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违章作业?()

A.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

B.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

C.在禁火区吸烟

答案:B。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是正确的作业行为,不属于违章作业。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违反了高处作业的安全规定,容易导致坠落事故;在禁火区吸烟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这两种行为都属于违章作业。

1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A.危险因素

B.人员状况

C.设备状况

答案:A。生产经营单位有义务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让从业人员了解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掌握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方法,能够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__________标志四类。

答案:提示。安全标志的这四类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含义,禁止标志是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警告标志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指令标志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提示标志是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或场所等)的图形标志。

2.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__________,服从管理。

答案: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依据,从业人员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能够规范自己的作业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

3.消防工作的方针是__________、防消结合。

答案:预防为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强调了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