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十六神秘的神农架第二课时1说课稿冀教版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为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十六神秘的神农架第二课时”,旨在让学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神农架的神秘传说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神农架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意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探究神农架的神秘传说,提升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
2.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学会运用信息技术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展示形式,展示对神农架的了解。
4.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六年级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如文字处理、图片编辑和简单网络搜索等。对于神农架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学生可能已有初步了解,但缺乏深入探究。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神秘传说和自然风光有较强的兴趣,愿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索。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操作,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习惯于小组合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信息搜索时可能面临信息过载和筛选困难;在信息处理和展示过程中,可能遇到技术操作上的障碍,如图片编辑、动画制作等;此外,对于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来深入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冀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材,以便跟随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神农架相关的图片、地图、历史故事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实验器材:准备电脑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进行信息技术操作,如图片编辑、视频剪辑等。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小组合作;在实验操作台附近布置,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神农架的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神农架有哪些神秘之处?你们想了解哪些关于神农架的故事?”
2.**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神农架是如何成为神秘的地方的?它有哪些传说故事?”
3.**激发兴趣**: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神农架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神农架**:讲解神农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等基本信息,用时5分钟。
2.**传说故事**:介绍神农架的传说故事,如炎帝神农尝百草、神农架的神秘生物等,用时5分钟。
3.**历史背景**:讲解神农架的历史背景,如古代文明、民族迁徙等,用时5分钟。
4.**信息技术应用**:讲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搜索、图片编辑等,来探究神农架的神秘传说,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神农架的传说故事,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究,用时5分钟。
2.**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包括故事内容、图片、视频等,用时5分钟。
3.**问题解答**: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神农架的传说故事和历史文化进行提问,如:“神农架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寓意?”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互动提问**:教师提出与神农架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2.**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与神农架相关的项目,如制作一个关于神农架的PPT。
3.**分享经验**:小组分享制作PPT的经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神农架的神秘传说和历史文化。
2.**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神农架的相关知识,如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
**七、作业布置**
1.完成一份关于神农架的探究报告,包括传说故事、历史背景、自然风光等。
2.设计一个关于神农架的PPT,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神农架探秘》一书,详细介绍了神农架的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以及神秘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