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口香糖的利弊》(说课稿)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第18课《口香糖的利弊》。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围绕口香糖的利弊展开,学生需要运用之前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口香糖进行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观察、提问、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收集、分析、整理关于口香糖的利弊信息。
3.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问题,培养他们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口香糖的基本成分和功能。
-通过实例分析口香糖的潜在利弊,如对口腔健康、消化系统的影响等。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评估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利弊。
2.教学难点:
-理解口香糖中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分析不同类型口香糖(如无糖与含糖)对口腔健康的不同影响。
-培养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信息并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于口香糖的利弊观点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学生可能需要理解为什么口香糖中的木糖醇对牙齿有益,而糖分可能对牙齿有害,同时也要理解这些成分对人体消化系统的不同影响。通过这些细节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口香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口香糖的历史、成分和功能,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引入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口香糖的利弊,分享个人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制作口香糖,观察其变化,加深对化学成分的理解。
4.使用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牙医或消费者,模拟情景讨论口香糖的适宜使用。
5.结合游戏,如“口香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例如:“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吃口香糖吗?你们知道口香糖的由来和作用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总结,引出课题《口香糖的利弊》。
(二)新课导入
1.教师播放一段口香糖的制作过程视频,让学生对口香糖的来源有初步的了解。
2.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从视频中了解到口香糖的制作过程有哪些步骤?”
3.教师讲解口香糖的基本成分,如糖、香料、胶基等,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成分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三)探究口香糖的利与弊
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口香糖的利、口香糖的弊。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观点,并收集相关资料,如书籍、网络等。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要求每个小组总结出3-5个利弊点。
(四)案例分析
1.教师呈现两个案例分析,如:“小明经常吃口香糖,导致牙齿出现问题。”和“李华使用口香糖辅助戒烟,取得了良好效果。”
2.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中的利弊点,并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口香糖。
3.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强调正确使用口香糖的重要性。
(五)实验演示
1.教师演示制作口香糖的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口香糖的成分和制作过程。
2.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口香糖中各成分的作用。
3.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操作,体验制作口香糖的过程。
(六)角色扮演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牙医、消费者、生产厂家。
2.各组根据所选角色,模拟情景讨论口香糖的利弊。
3.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建议。
(七)课堂总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口香糖的成分、利弊、正确使用方法等。
2.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口香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八)布置作业
1.请学生以“我为口香糖正名”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口香糖的看法。
2.鼓励学生在课下查阅更多关于口腔健康的资料,为家庭和同学提供健康建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同时,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六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口腔健康知识手册》: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包括日常口腔护理、常见口腔疾病及其预防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口腔护理产品,如牙膏、牙刷、口香糖等。
-《生活中的化学》: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其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香糖的成分和作用。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