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AGE12页(共NUMPAGES12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春秋战国时期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4秋?盐田区校级期末)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推广,推动了社会进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A.推动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有利于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C.促使分封制度进一步瓦解
D.为争霸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2.(2024秋?大庆期末)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很少开发山林。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3.(2024秋?新会区期中)“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4.(2023秋?招远市期末)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5.(2024?枣庄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其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指的是()
A.重农抑商的实施 B.牛耕推广到全国
C.铁制农具的使用 D.刀耕火种的消失
6.(2024秋?赵县期中)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7.(2024秋?凉州区月考)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8.(2023秋?高新区期末)《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春秋后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9.(2023秋?雨湖区期末)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2024?广饶县开学)在春秋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社会现象是()
A.在田间使用牛来耕地
B.已经可以使用文字记录社会现象
C.诸侯祭祀的时候使用九个鼎
D.商业活动还全部是物物交换
11.(2024秋?从江县校级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这反映了()
A.农业生产巨大进步 B.手工业生产工艺成熟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各国君民能和平相处
12.(2024秋?东莞市期末)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骤增,下列哪些变法内容最能体现商鞅“富国强兵”的方略是()
A.建立户籍制度,奖励军功
B.鼓励耕织,确立县制
C.建立户籍制度,确立县制
D.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13.(2024秋?铁岭期末)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使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这位爱国诗人的著名作品是()
A.《离骚》 B.《论语》 C.《诗经》 D.《墨子》
14.(2024?鼓楼区校级模拟)《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15.(2024秋?东台市月考)《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