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的《经典常谈》却是负起这方面的责任来的一本书。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个什么,看了这本书当然不就是变了古书,可是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学生如果自己在一大堆参考书里去摸索,费力甚多,所得未必会这么简明。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叶圣陶《读〈经典常谈〉》导入
准确识记有关朱自清和《经典常识》的文学常识。概括典籍主要内容,体会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历史脉络。体会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精髓。学习目标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原籍浙江绍兴,因世代居住于扬州,自称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诗文集《踪迹》等,学术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览目录知概况
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学方法巧阅读
阅读方法思维导图法圈点勾画法评点批注法表格对比法浏览“扫”读兴趣“引”读按需“点”读同学“赛”读
知要点会做题
1.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建议采用选择性阅读的阅读方法,对历史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等。2.最早的歌谣分为徒歌和乐歌,前者是随口唱,后者是随着乐器唱。3.儒家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等。4.“战国”的名称最初出自刘向的《战国策》,这部书除文辞之胜外,所记的事上接春秋,下至楚汉兴起202年的历史。
5.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二者各自独立,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解析】通过《三礼第五》中的“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可知,C项中“‘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二者各自独立,具有教化作用”表述有误。C
6.《经典常谈》入选教材名著导读后,李老师在班级里组织阅读。下面是小组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结合作品内容,记录各位同学的发言。李老师: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是一个很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同学们在阅读《经典常谈》后,有什么收获?甲同学:阅读这部作品后,我对人们常常提到的“四书”有了全面的了解。知道“四书”是指《》《》《》《》,其中《》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乙同学:我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我重点阅读了《史记汉书第九》,了解到除《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部“正史”,都采用了《》的体制,断代为书。丙同学: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了《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汉书》表、志由和马续补成。丁同学:我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了解了我国古代《诗经》《楚辞》以及诗歌的发展脉络,获益匪浅。阅读《经典常读》,我们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整体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班昭(曹大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汉书
7.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5分)参考答案:同意。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