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6单元 26.诗词五首饮酒(其五).ppt
文件大小:3.41 M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1.64千字
文档摘要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导入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26.饮酒(其五)学习目标阅读目标12韵律: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情感:结合诗(词)人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的情感。3手法: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难点,涉及积累拓展四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三,积累拓展五学习目标感受诗词魅力,领略作者高洁的志趣、品格及爱国情怀,培养爱国意识。立德树人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名潜,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做过几任小官,后辞官归隐田园。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饮酒》(其五):东晋末年,刘裕调集兵力北伐后秦,节节胜利,陶渊明早就认定东晋的气数已尽,他悲伤郁悒,后认识到,人生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他醉酒之后常常诗兴大发,书写感慨,再修改润色,一共得到20首诗,即《饮酒》。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结庐() 喧() 东篱()lú文言知识速查重点字·xuānlí··文言知识速查一词多义心远地自偏()自将磨洗认前朝()自··副词,自然代词,自己此中有真意()报君黄金台上意()意··名词,意趣名词,信任,重用而无车马喧()面山而居()而··连词,表转折,然而,却连词,表修饰《饮酒》(其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是如何表现的?归隐之趣预习问题引导导思1关键词:理想、抱负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细讲点拨读法指导读《饮酒》(其五)要用活泼、轻松的语气,读出一种悠然之情。课文整体点拨简要概括课文主旨。《饮酒》(其五)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写诗人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欣赏,表现了诗人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远离尘嚣、返璞归真的情怀。课文结构全诗融说理、抒情、写景于一体,语言貌似平淡,却意味深长、诗意盎然,朴素而形象地反映了陶渊明归隐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特色总结[重点]怎样理解《饮酒》(其五)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这两句诗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个性追求才能深入理解。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虚伪和奸诈。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小官,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这里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全篇问题探究归隐田园,虽说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扰,所以说“而无车马喧”。至于“心远地自偏”,实际上是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主要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全篇问题探究课后作业完成“基础积累运用”、“语文素专项练”及“微写作巧练”完成“课文核心内容探究”和“课文阅读拓展练”*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