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学设计】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部编版2025七年级下册历史.docx
文件大小:880.88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3千字
文档摘要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2022版课标】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等史事,从制度、经济等方面认识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隋朝兴衰为主要线索,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项内容。

在隋朝的统一中,介绍了杨坚于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于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在隋朝的治理中,介绍了隋朝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两件大事,对当朝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隋炀帝的暴政使得隋朝于618年走向灭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自学能力不强,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记忆。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历史解释)

3.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

教学难点:科举制演变历程、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说一说隋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大运河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现实见证,是保存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最丰富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

二、新课讲授

目录

壹·隋的统一——顺应趋势大一统

贰·开通大运河——千里运河通南北

叁·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打破门第选人才

肆·隋朝的灭亡——盛极一时二世亡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统一——顺应趋势大一统

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千里运河通南北

(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

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继续提出问题: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

师生一起回答: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继续提出问题:大运河的修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师生一起回答: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设计意图: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地理环境中发生的,通过手绘大运河和自主提问和解答,让学生充分运用历史地图,形成历史空间概念。)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打破门第选人才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此陈群所建白也。”——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

Q: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魏晋:只注重门第

教师讲解:隋文帝即位后,开始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观看视频,出示问题:思考科举制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一:从科举制的实际运作结果来看,由于选拔官员有一定的文化标准,从而保证官员队伍具有较高的素质,使精英治国的理想成为历史现实。

——沈为慧《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