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1.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A.夯筑土屋 B.结绳记事
C.磨制石器 D.烧制彩陶
2.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A.过氧化氢(H2O2) B.乙醇(C2H6O)
C.三氯甲烷(CHCl3) D.过氧乙酸(C2H4O3)
3.在制取氢气(Zn+H2
A.检查气密性B.加入锌粒
C.加入稀硫酸D.收集氢气
4.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A.米饭 B.瘦肉 C.青菜 D.玉米油
5.“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金属 D.维生素
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A.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
C.熟石灰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
7.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
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
D.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8.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
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B
除去水中的色素
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
C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蒸发、结晶
D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
A.A B.B C.C D.D
10.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
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
D.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
二、填空题
11.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①如图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如图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②处的微粒是(填化学式)。
(3)道尔顿原子学说的部分观点如下:
①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②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完全相同。
现代科学证实以上观点均不确切,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简要说明:
12.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填标号)。
A.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火上浇油 D.煽风点火
(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煤饼烧石成灰”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
②“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灰”遇水成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