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语文学习目标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13.41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3.32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语文学习目标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沉默寡言沉默沉吟

B.悲欢离合悲欢离合

C.恍若隔世恍若隔世

D.轻歌曼舞轻歌慢舞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是态度还是不够认真。

B.我对他的成绩提高了感到非常高兴。

C.他的态度虽然不够认真,但是成绩却提高了。

D.他的成绩提高了,态度却不够认真。

3.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

A.破釜沉舟

B.胸有成竹

C.一鸣惊人

D.轻歌慢舞

4.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令人百读不厌。

B.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我们班上的佼佼者。

C.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D.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是还不足以骄傲。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那朵花儿像一位美丽的仙子。

B.那条小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C.那座山峦像一条巨龙。

D.那只小鸟像一位歌手。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组是()

A.美丽、漂亮

B.高兴、快乐

C.热闹、喧嚣

D.美丽、漂亮、快乐

7.下列句子中,下列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B.那朵花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C.那只蝴蝶翩翩起舞。

D.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

8.下列句子中,下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B.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

C.他的态度虽然不够认真,但是成绩却提高了。

D.他的成绩提高了,态度却不够认真。

9.下列句子中,下列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那朵花儿像一位美丽的仙子。

B.那条小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C.那座山峦像一条巨龙。

D.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

10.下列句子中,下列修辞手法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那朵花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B.那只蝴蝶翩翩起舞。

C.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

D.那座山峦像一条巨龙。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是态度还是不够认真。

B.我对他的成绩提高了感到非常高兴。

C.他的态度虽然不够认真,但是成绩却提高了。

D.他的成绩提高了,态度却不够认真。

12.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

A.破釜沉舟

B.胸有成竹

C.一鸣惊人

D.轻歌慢舞

13.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令人百读不厌。

B.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我们班上的佼佼者。

C.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D.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是还不足以骄傲。

14.下列句子中,下列修辞手法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那朵花儿像一位美丽的仙子。

B.那条小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C.那座山峦像一条巨龙。

D.那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

15.下列句子中,下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B.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精彩。

C.他的态度虽然不够认真,但是成绩却提高了。

D.他的成绩提高了,态度却不够认真。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6.请简要说明下列词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那朵花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答案:(1)比喻,将花儿的光彩比喻成阳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花儿美丽动人的景象。

17.请分析下列句子中,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主题。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我们班上的佼佼者。然而,他却总是谦虚待人,从不炫耀自己的成绩。”

答案:(1)通过对比学习刻苦与成绩优异,突出了他的优秀品质。

(2)通过对比谦虚待人和不炫耀成绩,彰显了他的谦逊和低调。

18.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下列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效果。

“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复苏。树木抽出嫩芽,小草破土而出,花儿争相绽放。人们走出家门,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答案:(1)运用排比手法,将春天的景象逐一展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2)通过描绘春天的大好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9.请简要说明下列成语的来源及其含义。

(1)“破釜沉舟”

答案:(1)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原指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决心决战到底,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胸有成竹”

答案:(2)来源于《庄子·养生主》,原指画家在画竹前,心中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