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单元《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12.0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2.57千字
文档摘要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四四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旋律流畅、明快、活泼,生动地描绘了彝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明快、活泼、生动的语气及情感演唱好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提高对歌曲音乐的表现、创造及感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较好的学习歌曲及完成学习任务,并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彝族音乐和彝族歌舞明快活泼的风格,体验彝族歌舞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内合作、互助等学习方法,能用明快、活泼、生动的语气及情感演唱好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难点:体验彝族音乐和彝族歌舞明快活泼的风格,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彝族歌舞带来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好声音》选手吉克隽逸的歌曲《Ifeelgood》引子部分,利用前面的彝族山歌部分导入本课。

幻灯片出示问题:这是什么节目?歌者是谁?她属于什么少数民族?以此导入本课。

二、内容新授

1.出示幻灯片,用中国地图来表明西南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以及它所囊括的省份,包含的主要少数民族。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情,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2.老师和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富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就是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简单了解彝族的风情,包括服饰,传统节日火把节,民族特色的乐器:芦笙,口弦等。

3.初听歌曲

欣赏罗宁娜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视频,引导学生在欣赏时注意观察演员的表情。(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4.了解歌曲

出示幻灯片,介绍歌曲,包括圩的读音、意思以及这首歌曲的影响力。

5.民歌新唱

欣赏山鹰组合的版本《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感受通俗唱法的不同表现力。

三、歌曲学唱

播放歌曲范唱的第一段,出示问题:关注歌词,你觉得最具有个性的词是什么?(啊哩哩)它对于歌曲表达有什么作用?(富有民族特色、舞蹈节奏感强、更能表现出欢快、愉悦的气氛。)

师:既然歌曲里出现这么多的“啊哩哩”,它的作用又如此重要,我们就从“啊哩哩”开始学起。

第一段

1.师生接口唱,师唱词,生唱衬词“啊哩哩”。教师利用幻灯出示乐谱,把握“啊哩哩”的谱子打上色块,提醒学生注意音准,必要时可以唱唱谱子。特别是第一第三小节最后一拍的附点后的音不可以丢掉。

2、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第一段

师:你们说,这首歌曲的节奏怎么样呀?(提问几个学生)

对,非常欢快、活泼,富有动感。那你们愿不愿意跟彝家姑娘一起去分享赶圩归来的那份快乐呢?

那好,彝家姑娘唱,我们就为她们伴奏,好吗?请大家伸出双手。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歌曲的第一段,只要遇到“啊哩哩”,我们就用手为它加上“xxx”的节奏,好吗?(播放第一段)

第二段

先歌唱第二段歌词,唱熟后加上“哦噻”的呼喊声

第三段

先学唱第三段歌词,然后在“啊哩哩”处加上“啊是”的呼喊声

第四段

先带学生学会唱第四段歌词,再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歌舞是彝族人民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主要方式。学会了彝族的歌,我们再来学习彝族的舞。

五、练习演唱二声部

体会二部合唱的和声效果。

六、综合表现

把课堂上练习的手打节奏、呼喊声、和简单的舞蹈动作加入歌曲,完整演唱全曲。

第一段:全班齐唱,在“啊哩哩”处拍手第二段:男生齐唱,女生用“哦噻”呼喊第三段:女生齐唱,男生用“啊是”呼喊第四段:全班齐唱,边唱边做动作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又接触了一部西南少数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这相对于浩瀚的西南音乐文化来说这还只是浩瀚大海中的一滴海水,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更深入地通过音乐去了解多彩的西南,感受那里特有的民族风情!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师生接龙游戏、处理衬词“啊哩哩”,用呼喊声“哦噻”“啊是”帮助表现歌曲,用简单的动作烘托气氛。这几个环节后,学生对于歌曲的风格已经大致掌握。我播放不同风格的歌曲版本,让学生了解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方法去演唱,它的风格也会发生改变,培养学生的多元感受,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于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