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说课稿3新人教版必修4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说课稿3新人教版必修4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必修4第13课《张衡传说》
本节课主要围绕张衡的生平事迹展开,包括张衡的生平简介、主要成就以及其代表作《二京赋》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体会其卓越的才华和崇高的品德,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学生将通过学习张衡的生平事迹,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科技成就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分析《二京赋》的艺术特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张衡生平事迹的理解,特别是他在天文、地震学等方面的贡献。
2.《二京赋》的艺术特色分析,包括其辞藻华美、意境深远的特点。
难点:
1.张衡生平事迹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如天文、地震学的理解。
2.对《二京赋》文学价值的把握,特别是古代辞赋的鉴赏。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张衡的生平和成就,特别是其科学贡献。
2.针对天文、地震学等专业知识,结合历史背景和实际案例,简化复杂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3.对《二京赋》的鉴赏,通过朗读、比较和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其文学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设置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教科书《高中语文必修4》。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平台、网络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张衡生平事迹的纪录片、相关学术论文、古代辞赋的电子文本。
4.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小组讨论、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张衡有哪些重要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张衡传说》。
2.讲授新知(20分钟)
(1)张衡生平事迹介绍
a.教师讲解张衡的生平,重点介绍其在天文、地震学等方面的贡献。
b.学生阅读教材,补充相关信息。
c.教师总结张衡的生平事迹,强调其卓越的才华和崇高的品德。
(2)《二京赋》艺术特色分析
a.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二京赋》节选,感受其辞藻华美、意境深远的特点。
b.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二京赋》的艺术特色。
c.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强调辞赋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3)张衡与古代科技
a.教师介绍张衡在天文、地震学等方面的贡献,如发明地动仪等。
b.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科技知识。
c.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古代科技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巩固练习(10分钟)
(1)提问:张衡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a.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b.教师总结张衡的生平事迹和科技贡献。
(2)分析《二京赋》的艺术特色
a.学生朗读《二京赋》节选,感受其辞藻华美、意境深远的特点。
b.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二京赋》的艺术特色。
c.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张衡的生平事迹和科技贡献。
(2)提醒学生课后阅读《二京赋》全文,进一步体会其艺术魅力。
5.作业布置(5分钟)
(1)阅读《二京赋》全文,撰写一篇读书笔记。
(2)收集张衡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在其他领域的成就。
(3)思考:张衡的生平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a.《张衡传》节选,进一步了解张衡的生平和思想。
b.《二京赋》全文,深入研究张衡的辞赋创作。
c.《东汉天文志》摘录,了解古代天文观测技术。
d.《地动仪制作原理》科普文章,探究张衡地动仪的科学原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a.通过阅读《张衡传》节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张衡的生平和思想,特别是他在科学和文学上的成就。
b.阅读并分析《二京赋》全文,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古代辞赋的艺术魅力,并尝试进行仿写练习。
c.阅读古代天文志摘录,让学生了解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张衡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d.研究地动仪制作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加深对古代科技发展的认识。
3.课后实践活动建议:
a.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或科技博物馆,实地了解古代天文观测工具和科技成就。
b.举办“张衡生平事迹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演讲的形式,深入理解和传播张衡的精神。
c.设计“古代科技成就展示”活动,让学生分组展示张衡地动仪等古代科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