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语文专升本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14.4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4.11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语文专升本复习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沉鱼落雁雅俗共赏

B.碧血丹心美轮美奂

C.风驰电掣美中不足

D.青出于蓝滥竽充数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虽然工作很忙,但仍然抽出时间来学习。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C.我们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困难,完成各项任务。

D.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比赛。

3.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

A.眼疾手快

B.风和日丽

C.美不胜收

D.眼不见为净

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声音如雷贯耳,让人肃然起敬。

B.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国的版图上。

C.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让人刮目相看。

D.这场雨下的太大,把地都淹了。

5.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

A.欢乐欢快

B.欣慰欣喜

C.美丽美观

D.稳定安定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喜欢看书,尤其是文学、历史、科学等书籍。

B.她说:“你今天怎么了?怎么这么无精打采的?”

C.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D.他昨天晚上加班到很晚,今天早上起不来。

7.下列词语中,属于反义词的一项是:

A.高兴愉快

B.美丽丑陋

C.稳定动荡

D.坚强脆弱

8.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C.他虽然工作很忙,但仍然抽出时间来学习。

D.这场雨下的太大,把地都淹了。

9.下列词语中,属于形容词的一项是:

A.风驰电掣

B.美轮美奂

C.青出于蓝

D.滥竽充数

10.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

A.他虽然工作很忙,但仍然抽出时间来学习。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C.我们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困难,完成各项任务。

D.他昨天晚上加班到很晚,今天早上起不来。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句子中,属于修辞手法的是:

A.他的声音如雷贯耳,让人肃然起敬。

B.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国的版图上。

C.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让人刮目相看。

D.这场雨下的太大,把地都淹了。

2.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是:

A.欢乐欢快

B.欣慰欣喜

C.美丽美观

D.稳定安定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我喜欢看书,尤其是文学、历史、科学等书籍。

B.她说:“你今天怎么了?怎么这么无精打采的?”

C.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D.他昨天晚上加班到很晚,今天早上起不来。

4.下列词语中,属于反义词的是:

A.高兴愉快

B.美丽丑陋

C.稳定动荡

D.坚强脆弱

5.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是:

A.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B.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C.他虽然工作很忙,但仍然抽出时间来学习。

D.这场雨下的太大,把地都淹了。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

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4.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请简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及其作者。

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红楼梦》由曹雪芹著,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西游记》由吴承恩著,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神话色彩。《水浒传》由施耐庵著,以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起义为主线,展现了农民阶级的斗争精神。《三国演义》由罗贯中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充满了战争与政治的智慧。

2.题目: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及其特点。

答案:常见的文言文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和倒装句。

-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通常以“者”、“也”、“则”等字结尾,表达判断的意义。

-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常以“为”、“被”、“受”等字引导,表示动作的承受者。

-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是为了强调或突出句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