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专升本文学流派概述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14.25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4.71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专升本文学流派概述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中,以“诗言志”为宗旨的流派是:

A.魏晋玄学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参考答案:B

2.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李清照

参考答案:A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参考答案:A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李白

参考答案:A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参考答案:A

6.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中,以“词为心声”为宗旨的流派是:

A.魏晋玄学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参考答案:C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李白

参考答案:A

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孟浩然

B.王维

C.杜甫

D.李白

参考答案:A

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李白

参考答案:B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王之涣

D.白居易

参考答案:A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杜甫

B.王之涣

C.李白

D.王维

参考答案:B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杜甫

B.王之涣

C.李白

D.王维

参考答案:B

13.“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杜甫

B.王之涣

C.李白

D.王维

参考答案:B

1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杜甫

B.王之涣

C.李白

D.王维

参考答案:B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李白

参考答案:A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参考答案:A

1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李白

参考答案:B

1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王之涣

D.白居易

参考答案:A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杜甫

B.王之涣

C.李白

D.王维

参考答案:B

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杜甫

B.王之涣

C.李白

D.王维

参考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中国古代文学流派包括:

A.魏晋玄学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参考答案:ABCD

2.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有: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李清照

参考答案:AB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以下哪些诗人的作品?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参考答案:A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以下哪些诗人的作品?

A.王之涣

B.王维

C.杜甫

D.李白

参考答案:A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以下哪些诗人的作品?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参考答案:A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中,以“诗言志”为宗旨的流派是唐诗。()

参考答案:×

2.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白居易。()

参考答案:×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苏轼的作品。()

参考答案:√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之涣的作品。()

参考答案:√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李白的诗作。()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简述宋词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宋词在形式上追求格律严谨,注重音律的和谐;其次,宋词内容广泛,既有咏史抒怀,又有写景抒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再次,宋词的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贴近民众。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继唐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