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社会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珍妮纺纱机B.改良蒸汽机C.电灯D.蒸汽机车
答案:C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主要成果有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蒸汽机车等。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发明的,所以选C。
2.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
A.相同的概念B.完全不同的概念,没有联系
C.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技术包含科学
答案:C
解析: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发现,侧重于理论;技术是利用自然规律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侧重于实践。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和实践,所以选C。
3.下列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A.煤炭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
答案:C
解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太阳能是典型的可再生能源,而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用一点少一点,所以选C。
4.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A.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B.微电子技术
C.光电子技术D.人工智能技术
答案:A
解析: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其中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核心,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关键设备,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所以选A。
5.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是()
A.细胞学说B.进化论C.中心法则D.相对论
答案:C
解析: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其理论基础是中心法则,所以选C。
6.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A.1942年B.1945年C.1946年D.1950年
答案:C
解析: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所以选C。
7.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
A.医学领域B.航空航天领域C.农业领域D.纺织领域
答案:C
解析: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可用于药物输送、疾病诊断等;在航空航天领域可用于制造高性能材料;在纺织领域可用于制造具有特殊功能的纺织品。目前纳米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所以选C。
8.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不包括()
A.普遍主义B.公有主义C.个人主义D.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答案:C
解析: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包括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个人主义不符合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要求,所以选C。
9.下列哪一项是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方式()
A.提高劳动者素质B.变革生产工具
C.拓展劳动对象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B
解析: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方式是变革生产工具,新的生产工具能够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展劳动对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也是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但不是最主要的,所以选B。
10.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
A.经济发展优先B.环境保护优先
C.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D.资源的合理利用
答案:C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不能只注重经济发展或环境保护某一方面,所以选C。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精神的本质是______。
答案:实事求是
解析: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其本质是实事求是,即追求真理,尊重事实,以客观的态度去认识和探索世界。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______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答案:电力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其主要标志,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主要能源,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发展。
3.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______、文字的出现和使用、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电信革命、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五个阶段。
答案:语言的产生
解析:信息技术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