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字义考题目及答案
一、单字解释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答案:说,通“悦”,愉快。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答案:私,偏爱。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答案:鄙,目光短浅。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案:博,广泛。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答案:假,借助。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答案:须臾,片刻。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案:生,通“性”,天赋。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青,指靛青,一种染料。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答案:锲,雕刻。
(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答案:砺,磨刀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答案:去,离开。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答案:假借,借。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致,达到。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答案:布衣,平民。
(5)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答案:崩殂,去世。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答案:际,时候。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案:闻达,闻名显达。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答案:交通,交错相通。
(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答案:策,驱使。
(10)不以千里称也。
答案:称,著称。
二、多义字解释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
(1)学而时习之。
答案:代词,指代学问。
(2)择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代词,指代善者。
(3)蚓无爪牙之利。
答案:结构助词,的。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答案: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答案:结构助词,的。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代词,指代句读和惑。
(7)何陋之有?
答案:宾语前置的标志。
2.解释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
(1)温故而知新。
答案:连词,表并列。
(2)学而不思则罔。
答案:连词,表转折。
(3)人不知而不愠。
答案:连词,表转折。
(4)择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连词,表目的。
(5)吾尝终日而思矣。
答案:连词,表修饰。
(6)博学而笃志。
答案:连词,表并列。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连词,表转折。
(8)锲而舍之。
答案:连词,表假设。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案:连词,表递进。
(1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答案:连词,表并列。
三、词类活用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答案: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答案: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答案:鄙,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目光短浅。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案: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广泛地学习。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答案:镂,名词活用作动词,雕刻。
(6)吾尝终日而思矣。
答案:终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整天。
(7)君子生非异也。
答案:生,名词活用作动词,天赋。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青,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靛青。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答案:折,使动用法,使……折断。
(10)故木受绳则直。
答案:直,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直。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答案:去,使动用法,使……离开。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答案:假借,名词活用作动词,借。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答案:躬,名词活用作状语,亲自。
(5)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答案:崩殂,名词活用作动词,去世。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答案:败军,名词活用作动词,战败。
(7)苟全性命于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