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校青年教师基层挂职锻炼的几点思考精选文档.pdf
文件大小:245.24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3.15千字
文档摘要

高校青年教师基层挂

职锻炼的几点思考-

2019年精选文档

作者xxxx

日期xxxx

……………最新资料推荐…………………

高校青年教师基层挂职锻炼的几点思考

组织青年教师到基层挂职是提高他们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的有效途径。为此,近年来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积极组织青年教师

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挂职

锻炼效果。目前解决青年教师挂职存在的问题,科学有效地提升基层

挂职锻炼成效,需要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增强推动力;需要青年教

师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执行力。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

重任,需要一支学术素养较高、研究视野开阔、学术研究成果前沿、

教学艺术精湛的师资队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主体,如何

提高青年教师缺少实践技能这一“软肋"问题,是摆在高校领导面

前急需考虑研究的课题。有计划的组织安排青年教师赴基层进行挂

职锻炼,则是破解难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青年教师基层挂职的重要作用

(一)锻炼作风、培养能力

青年教师挂职能够亲身体会基层工作状态,开阔视野,拓宽思

路,提高处理问题、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实事求是、求

真务实的作风,提高实践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提升。基层

接触的都是具体工作,坚持多听、多看、多想、多问。适应基层、

体验基层、感悟基层,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实

际工作能力才能切实得到增强。

2/6

……………最新资料推荐…………………

(二)增强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挂职锻炼可以深切感受良好工作氛围,了解基层规章制度和真实

的奋斗目标,油然而生爱岗敬业的思想。通过挂职锻炼的社会实践,

真正体验社会脉搏,增强理论的创造性.

二、青年教师基层挂职现状及原因

(一)学校的理念与管理不到位,缺少相应制度建设

目前,高校对青年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随意性强,缺乏有效组织、

监控和保障措施。很多高校由教师自己寻找挂职单位,自己决定挂

职期间工作、学习的内容,锻炼效果反馈渠道单一,教师与学校脱离

状态;很多高校没有科学的教师挂职培训规划,缺乏与基层接收单位

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不能有效沟通和磋商,使得挂职锻炼实效性不强

很多高校还未建立挂职管理与考核办法,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

影响挂职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挂职锻炼效果。

(二)挂职锻炼教师的状况欠佳

许多青年教师对于挂职锻炼意义和具体操作认识不清,在挂职中存

有“过客”思想,以“局外人”身份观望,只当“观察员",不承担

工作;有的教师带着“镀金”倾向而去,把挂职锻炼当作是晋升或

评奖砝码,没有真心投入其中;还有的教师人去了基层心不在基层,

更谈不上科学工作,及时适应新岗位新环境,敷衍了事,不在状态。

究其原因除客观因素外,主观因素是主要原因。参加挂职锻炼的教

师,双重身份、双重任务,既为人师,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又是基

层一线“业务,承担基层交给的工作任务。这两种身份如不能顺

3/6

……………最新资料推荐…………………

利调整,或时间安排不当,直接影响挂职效果。身份转换受挂职方

式、时间牵扯,还受挂职教师心态影响。如何科学合理安排挂职方

式、时间,快速融入基层岗位,成为高校和青年教师应重点研究思

考的课题.

三、增强教师挂职锻炼实效性策略

(一)高校加强领导,增强推动力

做好挂职锻炼规划,完善青年教师选派机制。学校成立统一管理

教师挂职领导机构,制定一年或几年教师基层挂职规划,有步骤有计

划分期分批实施,本着“公平公开,择优选派”原则,优先考虑那些

素质好、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进行挂职;

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高校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师挂职管

理办法和跟踪调巡机制,完善评价制度与激励机制。坚持可持续发

展,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

发展观战略眼光制定青年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制度,使其作到发展

型、常态化,切实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