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消费者移动购物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10000字】.docx
文件大小:448.44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1.27万字
文档摘要

STYLEREF标题1引言

PAGE14

消费者移动购物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摘要

依托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移动购物技术,更是让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移动网络购物作为近些年出现的新型购物模式,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会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

移动购物的好处在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较小,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运用网络选购商品。这类简单的购物体验很快就受到许多用户的青睐,移动购物人数得以迅速增长。随着4G技术的全面应用和将要到来的5G时代,网络传输速度越来越快,移动购物也更加方便,逐渐成为许多人购物的首要选择。虽然移动购物的范围不停扩张,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却没有跟上。我国移动购物还有庞大的市场和潜力,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信息技术开发,很少有人研究移动购物意愿的产生过程与内在机理,本文旨在填补这一空缺,拥有学术和实际双重意义。

关键词:移动购物;影响因素;消费体验;

目录

TOC\o1-3\h\z\u引言 1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

1.1 研究背景 2

1.2 研究意义 2

2.移动购物分析 2

2.1 移动购物决策的界定及其产生的过程 2

2.2 消费者移动购物的动机 3

2.3 移动购物动机对决策产生的影响 4

3.消费者移动购物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4

3.1 个人影响移动购物的内部因素 4

3.2 个人影响移动购物的外部因素 5

4.移动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设计 5

4.1 问卷调查 5

4.2 数据收集及分析 6

5.研究结论 7

5.1 结论与启示 7

5.2 提出建议 7

参考文献 10

消费者移动购物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引言

科技随时代进步而前进,到了21世纪,由于移动网络技术的蓬勃进步,人们通信所收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小。因为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所以它以非常快的传播速度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交流方法的改变使得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购买方法,随着移动商务飞速传播,打破消费者一直以来线下购物的传统购物方式,移动购物不需要拘泥于时间或者地点,在生活节拍日益加速的当今社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购买方式。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出示数据,国内互联网购物的购物额就已经突破了9万亿元的大关,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率达到了23.9%。移动购物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整个社交网络的规范,建立良好健康的营销模式。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移动在线购物是指消费者利用便携智能装置在网络上购置产品。在线购物之所以能够有所起色,与网络科技的不停发展是离不开的。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电子装置的价格也更加低廉,这才让在线购买进入千家万户。在2021年2月,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展示了第47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报告里可以得到,近年来中国移动的购物显现持续增长的主旋律。到2020年12月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了9.89亿数量的网民,比起2020年3月,总共增加了8540万人数的网民,移动网络的普及率达到了70.4%,比2020年3月整整提升了59%,如图1所示。与网民相比,移动网民的变化也值得关注。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有了9.86亿的移动互联网。对比2020年3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新增的有8885万,而这其中使用手机的网民比例是99.7%,如图2所示

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图SEQ图表\*ARABIC1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图SEQ图表\*ARABIC2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停前进和网民数量的不停增长,移动购物在中国的购物领域也在不停扩大。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已达7.8亿,比2020年3月增加730万,占网民总数的79.2%,如图3所示。随着移动购物用户群的不断增长,互联网经济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也在逐渐加大。因此,研究手机购物的影响因素,不仅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图SEQ图表\*ARABIC3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研究意义

从单纯的学术意义来看,研究可以在前人的资料上进一步对移动购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进行完善。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各种网购数据的精心分析,以此验证数据模型的有效性,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为移动购物研究提供有用的数据支持,商议不同变量对于移动消费者购物意愿的影响。而在实际意义上,这些研究成果会在移动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