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管理流程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需求已经从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吃得健康。因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可靠,各级农业部门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主要负责在农产品生产前的准备、种植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和收获后的处理这3个关键阶段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预警、监督抽查以及专项抽检工作。这些工作不仅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的精准性,还保证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对于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来说,标准物质是开展工作的必需品。①大部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中都需要用到色谱及光谱类大型仪器,这类仪器都需要用到标准物质进行定性判定或定量计算,如果标准物质储存条件不当或误用过期标准物质,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信度[1]。②标准物质的价格普遍较贵,有些规格仅为1mL的标准物质可能售价几千甚至上万元。若已购买的标准物质过期却未得到及时使用,将会导致检验检测成本增加。因此,对标准物质实施科学且高效的管理,不仅对于确保标准物质的质量控制与溯源至关重要,还对于维持实验室质量体系的顺畅运行也具有重要意义[2]。
1标准物质的概念及种类
标准物质是一种具有一个或多个均匀的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这些特性值是经过确定,并被用来校准测量装置、评估测量方法或赋予材料特定的值[3],主要分为有证标准物质和无证标准物质两类。其中,有证标准物质是指附有权威机构发布的文件,这些文件通过有效的程序提供了具有不确定度和溯源性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标准物质[4]。在检验检测实验室,尤其是那些需要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的实验室,一般使用的都是有证标准物质。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所需的标准物质主要包含农药类(马拉硫磷、多菌灵、毒死蜱等)、兽药类(磺胺二甲嘧啶、环丙沙星、盐酸克伦特罗等)、元素类(铅、汞、镉等)和毒素类(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有些还配备有环境标准样品如土壤、水等,动物性标准样品如肉粉和猪肝粉等[5]。
2标准物质的管理流程
2.1标准物质采购
标准物质的采购一般由检测人员进行申请,填写《采购申请表》,明确标注名称、数量、规格及用途等信息。标准物质的选择通常会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相关参数、标准方法和判定依据等因素,精心挑选与检测各要素相匹配的标准物质,确保所选标准物质的特性值、主要组成成分及存在形态与农产品检测过程中的目标参数检测值尽量保持一致[6]。对于有较多名称或有同分异构体的标准物质,可以附上CAS号(化合物唯一性数字识别号码),有助于避免采购人员因误购或错购而造成资源浪费。在购买标准物质时,采购人员应坚持选择有资质和信誉的正规生产厂家,并优先考虑使用有证标准物质,以确保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准确性。
2.2标准物质验收
标准物质的验收一般由标准物质管理员负责。①标准物质管理员应核对标准物质采购的数量及种类是否与《标准物质采购申请表》一致,避免出现遗漏错买的现象。②标准物质管理员应查看标准物质是否配备有标准物质证书,对于有证标准物质的验收一般为外观验收,即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标识是否清晰正确、无破损与泄漏;检查瓶贴标签、证书、标识是否清楚,物理性质是否正确,生产日期、有效期、纯度是否满足试验条件,贮存条件有无特殊要求等。
2.3标准物质入库
作为标准物质管理员,应及时对验收合格的标准物质进行入库登记,登记标准物质的名称、CAS号、生产厂家、批号、纯度、规格和有效期等。同时,为了方便快速查找和溯源,需要对标准物质设计唯一性编号。对于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来说,使用较多的为农药和兽药类标准物质。以南京市农产品质量检测院实验室为例,编号规则如表1所示。
表1标准物质编号规则表
目录号从1开始编号,一经确定不再改变,序号则按照购入先后顺序从01开始编号。例如,马拉硫磷为液体,其目录号为1,2023年购入的第1支编号为Y1-1-2023-01。以此类推,2023购入的第2支、第3支为Y1-1-2023-02、Y1-1-2023-03。当标准物质入库时,传统的标准物质入库纸质登记表采用入库验收人工登记,过程较为烦琐,不能够及时统计标准物质的领用及过期情况,无法保证标准物质的有效性。此外,第三方电子管理平台一般较为昂贵,且使用门槛较高,不能够大幅推广。本实验室利用Microsoftoffice2007Excel设计了电子表格,设置目录号、名称、CAS号、编号、入库日期、生产厂家及规格、剩余有效时间、有效日期、领用人、领用时间、报废时间和状态栏等,在“剩余有效时间”一栏通过函数“=DAYS360(TODAY(),有效期)”显示出剩余天数,在“状态栏”通过函数“=IF(报废时间=,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