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3.2.2建立表格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3.2.2建立表格”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表格的基本操作,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表格处理数据,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升对数据管理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增强计算思维,通过表格操作训练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技能,学会使用表格工具进行信息组织与呈现;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活动中学习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表格的创建与编辑。学生需要掌握如何使用表格工具创建新的表格,包括设置列宽、行高以及添加、删除行和列等基本操作。
-重点二:数据的输入与格式化。学生需学会如何在表格中输入数据,并掌握基本的格式化技巧,如文本对齐、字体大小和颜色调整等。
-重点三:公式和函数的应用。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如何在表格中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公式的灵活运用。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和使用公式时遇到困难,特别是在处理复杂计算或逻辑判断时。
-难点二:数据排序与筛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使用排序和筛选功能来管理和分析数据,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
-难点三:数据透视表的使用。数据透视表是高级功能,学生可能需要时间来理解其用途和操作方法,包括创建、编辑和自定义透视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操作演示,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表格创建、编辑和格式化等基本技能。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
3.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展示表格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操作步骤,同时播放相关视频教程,帮助学生直观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向学生们问好:“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必修3.2.2这一节——建立表格。大家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表格呢?比如,记录作业、管理日程或者整理数据等。”
2.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老师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使用经验。
3.老师总结:“看来表格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创建、编辑和格式化表格,让我们的数据管理更加高效。”
二、新课讲授
1.老师打开PPT,展示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表格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
2.老师讲解表格的创建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表格工具、设置列宽和行高、添加和删除行和列等。
3.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4.老师讲解数据的输入和格式化方法,包括文本对齐、字体大小和颜色调整、数字格式设置等。
5.学生继续操作,老师提醒注意细节,如数字的千位分隔符、负数显示等。
6.老师引入公式和函数的概念,讲解如何在表格中进行数据计算,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7.学生尝试使用公式和函数,老师逐一解答疑问。
8.老师演示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操作,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功能。
9.学生尝试操作,老师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排序和筛选方式。
10.老师介绍数据透视表的概念和用途,讲解其创建、编辑和自定义方法。
11.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尝试创建数据透视表,老师解答疑问。
三、实践操作
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含有数据的表格,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整理和分析数据。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表格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操作技巧。
3.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4.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表格,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处理。
五、拓展延伸
1.老师介绍表格在办公自动化、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解答。
3.老师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表格的相关知识。
4.课堂结束,老师向学生致谢,祝愿大家学有所成。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能掌握**: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能够熟练掌握表格的创建、编辑和格式化等基本技能。他们能够独立使用表格工具,如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输入、计算和排序,以及应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