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用幽默的方式教育孩子吧.docx
文件大小:12.11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1.53千字
文档摘要

用幽默的方式教育孩子吧

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埋怨:孩子特别淘气,越不让他做的他越做,越叫他做的他越不做,似乎是非要和我们对着来;这孩子气得我连打再骂的,可是没过几天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为了让他记住又打了他,最终都打皮实了,而且是越打越皮;跟孩子讲道理吧,他根本不当回事,有的时候和他说着话呢,他还把耳朵捂住了,真是气死我了面对孩子的这种状况,家长的批判教育显得如此无力。有的家长在想,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那样淘气不听话,别人的孩子就那样乖顺呢?甚至觉得自己的孩子或者天生就是这个样子,教育不好了,于是放任自流,任其自暴自弃。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应用了不当的方法。

为什么有的孩子难管教?

在刚刚参与工作时,看到孩子在玩玩具时把玩具放进了嘴里,我会提示孩子说:不要把玩具放进嘴里,这样不卫生。孩子听了会拿出嘴里含的玩具,但是立即就会看到另一只手里的玩具又放到嘴里了。越是提示孩子不要仍玩具玩,孩子听了会连续玩同样的玩耍。我们成人要求的不要结果都成为了提示孩子的要。

有的孩子总宠爱端着有水的杯子在活动室里溜达,老师告知孩子要回到座位上坐下喝水,可是孩子还是在移动着,看到这样时老师会说:假如把水洒到地上了你可就要滑到了。不一会儿,哗啦一声,水洒了一地。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当时的我好困惑哦。后来的工作阅历使我总结了缘由:由于成人对孩子的提示、责备,只能诱发孩子的挑战性,孩子就想以抵抗成人意志的行动,来证明自己并不是胆小鬼,这就是我的劝说和提示没有起到作用的缘由。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宜硬性禁止,而应当留意引导。首先别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忌,人为地增加对孩子的吸引力。其次是要把孩子不宠爱而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忌以提高其吸引力。最终就是对于触犯禁忌后的引导,孩子在触犯禁忌后,家长和孩子之间就处在了冲突的对立面上,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利用幽默的方式,奇异化解冲突,避开造成由于不当引导而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形成恶心循环。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大都严峻?多于宽容,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往往弄得特别对立。其实,幽默幽默的教育更能触动孩子活泼的天性,它不仅能使孩子免去在大人面前的拘谨,还能使孩子在轻松的笑声中受到刻骨铭心的启迪,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不灭的印迹,使他时刻以此警示自己。

例如,有个4岁的孩子由于痴迷于奥特曼之类的动画片,每天打打杀杀的,还常常攻击同伴,他的父亲很是担忧。一天,孩子又在商店里看中了一个新式玩具怪兽,缠着要买,而家中的这类玩具早就积累如山。爸爸说:儿子,你的怪兽敌人太多了,如今我们来到的是和平的地球,咱们停止战斗如何?孩子扑哧一声笑了,从今,再也没有要父亲买怪兽玩具了。

前苏联出名诗人依尔斯洛夫也是一个用幽默教子的高手。有次,诗人回到家,见一家人慌作一团,诗人母亲正在打电话向医院请求急救。原来诗人的小儿子舒拉为出风头,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诗人明白,墨水不至于使人中毒,用不着惊慌,这正是教育舒拉的好时机。于是,他轻松地问:你真的喝了墨水?舒拉得意地坐在那里,伸出带墨水的舌头,做了一个怪相。诗人一点不恼,从屋里拿出一叠吸墨水的纸来,对舒拉说:如今没方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水的纸用力嚼碎吞下去了!一场虚惊就这样被诗人一句幽默冲淡了,并在家人的嬉笑中结束。舒拉原想以此成为家人的中心,但未能如愿。此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出风头的错误了。

由此可见,严峻的语言,严峻?的面孔,让教育犹如冰刀霜剑,简洁刺伤孩子的心灵。家长不妨巧用幽默,化庄为谐,让教育变得平和亲切,简洁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