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潘毅中医基础理论之经络.pptx
文件大小:6.36 MB
总页数:3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2
总字数:约4.12千字
文档摘要

潘毅中医基础理论之经络汇报人:xxx20xx-03-21REPORTING

目录经络概述经络循行路线经络病理变化经络诊断方法经络治疗方法经络养生保健

PART01经络概述REPORTINGlogo

0102经络定义与特点经络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具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等特点。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

经络系统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经络生理功能经络具有沟通联系作用,将人体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经络具有感应传导作用,对内外刺激作出反应并传导信息。经络具有运输渗灌作用,将气血等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经络具有调节作用,对人体功能活动进行调控以保持平衡。

010204经络与脏腑关系经络与脏腑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经络将气血输送到脏腑,滋养脏腑并维持其功能活动。脏腑通过经络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保持内环境稳定。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共同维护人体健康。03

PART02经络循行路线REPORTINGlogo

起于中焦,下行络大肠,回环上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沿前臂内侧桡骨尺侧缘进入寸口,经鱼际,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起于食指桡侧端,沿食指桡侧上行,出于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经颈前,进入锁骨上窝,络肺,通过膈肌,属于大肠。起于鼻翼旁,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沿发际,到额前。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经络循行路线十二经脉循行路线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管两旁,连舌本,散舌下。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其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管上行,连于目系。起于小指外侧端,沿着手臂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前臂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会于肩上大穴,向下进入缺盆部,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经络循行路线十二经脉循行路线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会于巅顶。其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其直行经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肩胛内侧,挟脊柱两旁下行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面,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状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缘,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贯穿脊柱,属肾,络膀胱。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其支脉从胸部走出,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沿中指桡侧至末端。另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经络循行路线十二经脉循行路线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其支脉从胸中分出,上行出缺盆部,上走颈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到面颊部,至眼眶下部。另一支脉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在面颊部与前一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与足少阳胆经相接。经络循行路线十二经脉循行路线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行至额角,下行至耳后,沿颈旁,行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向下进入缺盆部。其支脉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至外眼角后。其直行者从缺盆部下行,经颈、胸侧部,至髋关节处与侧腹部相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经络循行路线十二经脉循行路线

PART03经络病理变化REPORTINGlogo

经络中的气血超过正常水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气血偏盛气血偏衰气血逆乱经络中的气血不足,导致脏腑zu织失养,出现功能减退、虚弱等症状。经络中的气血运行逆乱,导致气血升降失常,出现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030201经络气血失调

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阻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阻塞脏腑经络,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出现相应脏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