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TCVMA-乳突类圆线虫感染诊断技术.pdf
文件大小:805.32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8.38千字
文档摘要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团体标准

T/CVMAXXXXX—XXXX

乳突类圆线虫感染诊断技术

DiagnostictechniquesforStrongyloidespapillosusinfection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兽医协会发布

T/CVMA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中国兽医协会兽医寄生虫病防治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兽医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1

T/CVMAXXXXX—XXXX

乳突类圆线虫感染诊断技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乳突类圆线虫感染诊断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乳突类圆线虫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进出境检疫以及驱虫治

疗效果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p:碱基对(Basepair)

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

dNTP: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triphosphate)

EB:溴化乙锭(Ethidiumbromide)

EDTA: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

TAE: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酸-乙二胺四乙酸(Tris-acetate-EDTA)

5临床诊断

5.1临床症状

5.1.1成虫寄生阶段,宿主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腹泻等症状。

5.1.2感染初期,第三期幼虫穿过皮肤移行到肺,常引起湿疹、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可因极

度衰弱而死亡。

5.1.3轻度感染时,临床症状不明显,幼畜生长发育迟缓。

5.2流行特点

5.2.1地理分布,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反刍动物感染乳突类圆线虫的报道。

2

T/CVMAXXXXX—XXXX

5.2.2易感动物,牛羊等反刍动物,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易感。

5.2.3感染途径,第三期幼虫主要经皮肤感染,幼畜哺乳时也可通过母畜奶头经口感染。

5.2.4流行季节,夏季和雨季,圈舍清洁卫生不良且潮湿时流行较普遍。

5.3结果判定

反刍动物出现5.1中临床症状且符合5.2的流行特点,可判为疑似乳突类圆线虫感染。

6病原学诊断

6.1虫卵检查

6.1.1粪便样品准备取动物新鲜粪便10g,置于烧杯,加入50ml饱和盐水,调匀,用40目筛过滤

至另一烧杯中。将滤液分装到试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