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docx
文件大小:40.96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4.42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正确处理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降低职业暴露导致感染的风险,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检验科工作人员在从事检验工作过程中,如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物品等,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包括针刺伤、切割伤、黏膜接触等。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加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教育,规范操作流程,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2.快速反应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暴露范围扩大和感染的发生。

3.科学处置

依据暴露源的种类、暴露程度及工作人员的免疫状况等,科学合理地选择处置方法,确保处置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保密原则

对职业暴露事件的相关信息严格保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避免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影响。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一)应急领导小组

成立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检验科主任担任组长,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各专业组组长为成员。其职责如下:

1.全面负责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

2.组织、协调和指挥职业暴露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3.评估职业暴露事件的危害程度,决定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处置工作的科学、有效。

4.组织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二)应急处置小组

1.现场处置组

由当日值班人员及附近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在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如局部伤口的挤压、冲洗等,并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2.调查评估组

由检验科质量控制人员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了解暴露的过程、暴露源的情况等,并对暴露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处置措施提供依据。

3.医疗救治组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家及检验科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组成。负责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对暴露人员进行相应的医学观察和治疗,指导暴露人员正确用药,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后勤保障组

由检验科物资管理人员及医院后勤相关人员组成。负责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各类物资、设备和药品的供应,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一)安全操作规范

1.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采血、注射、离心等操作,要确保操作熟练、准确,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针刺伤或其他职业暴露。

2.在处理尖锐器具时,如注射器、针头、玻片等,应小心谨慎,避免徒手操作。使用后的尖锐器具应立即放入锐器盒中,严禁将锐器随意丢弃或在操作台上传递。

3.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物品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口罩、防护眼镜,穿隔离衣或围裙。

4.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吸烟和使用化妆品,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1.手套

根据不同的检验操作选择合适的手套,如乳胶手套、丁腈手套等。戴手套前应检查手套有无破损,戴手套时应确保手套贴合手部,操作过程中手套如有破损应立即更换。操作结束后,应按照正确的方法脱去手套,避免手部皮肤接触手套外部污染的物质。

2.口罩

根据操作的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类型的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等。佩戴口罩时应确保口罩与面部贴合紧密,无漏气现象。口罩使用后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3.防护眼镜

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防护眼镜应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镜片清晰。

4.隔离衣或围裙

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穿隔离衣或围裙。隔离衣或围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渗透性能,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

(三)实验室环境管理

1.保持实验室环境清洁、整齐,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实验台面、地面等应每日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2.合理布局实验室,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严格遵守人流、物流走向,避免交叉污染。

3.加强实验室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降低室内微生物浓度。定期对实验室空气进行检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四)工作人员培训

1.定期组织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暴露的危害、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