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电动吸引器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docx
文件大小:39.05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2.85千字
文档摘要

?一、考核目的

评估护理人员对电动吸引器吸痰技术的掌握程度及操作规范性,确保能够正确、安全地为患者进行吸痰操作,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考核对象

护理人员

三、考核时间

30分钟

四、考核地点

模拟病房或护理技能实训室

五、考核准备

1.环境准备

-评估操作环境是否整洁、安静、光线充足,温度适宜(22℃-24℃)。

-拉好床帘或关好门,保护患者隐私。

2.用物准备

-电动吸引器及电源装置,性能良好,各管道连接紧密,吸引器处于备用状态,调节负压在-40--53.3kPa之间。

-治疗盘内备:无菌治疗碗2个(分别盛无菌生理盐水、吸痰管数根,吸痰管型号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一般成人12-14号,儿童8-10号)、无菌镊、纱布、弯盘、无菌手套、听诊器。

-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等。

-记录单、笔。

-检查吸引器各部件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转。

3.患者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一般为半卧位或头偏向一侧,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打开口腔。

4.护理人员准备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熟悉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呼吸道情况。

六、考核评分标准

操作前(10分)

1.评估患者(4分)

-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呼吸道分泌物情况,评估患者的合作程度。(2分)

-听诊肺部,明确痰液部位。(2分)

2.用物准备(4分)

-用物齐全,放置合理,符合无菌操作原则。(2分)

-吸引器性能良好,负压调节正确。(2分)

3.患者准备(2分)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吸痰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1分)

-患者体位正确,舒适安全。(1分)

操作中(50分)

1.连接吸痰管(4分)

-打开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1分)

-戴无菌手套,连接吸痰管,试吸少量无菌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3分)

2.吸痰操作(36分)

-一手将吸痰管末端折叠(连接玻璃接管处),以免负压吸附黏膜,引起损伤。另一手用无菌镊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腔咽部(昏迷患者应在喉镜或开口器辅助下进行),先吸口咽部痰液,再吸气管深部痰液。吸痰时动作轻柔、敏捷,左右旋转,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18分)

-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相应处理。(6分)

-痰液黏稠时,可配合叩背、雾化吸入等方法,提高吸痰效果。(6分)

-吸痰毕,将吸痰管插入无菌生理盐水中抽吸冲洗,防止堵塞。(6分)

3.观察记录(6分)

-观察吸出痰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3分)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3分)

操作后(20分)

1.清理用物(4分)

-关闭吸引器开关,分离吸痰管,将吸痰管及盛有痰液的容器按医疗废物处理原则分类放置。(2分)

-清洁消毒吸引器各管道及部件,妥善保存。(2分)

2.洗手记录(4分)

-洗手,脱手套,记录吸痰时间、痰液情况等。(2分)

-记录准确、完整。(2分)

3.整理床单位(4分)

-协助患者整理衣物,保持床单整洁。(2分)

-询问患者感受,给予心理安慰。(2分)

4.健康指导(4分)

-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2分)

-告知患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知识。(2分)

5.评价(4分)

-操作熟练、规范,动作轻柔,能达到吸痰目的,未给患者造成明显不适。(2分)

-护患沟通有效,患者及家属对操作满意。(2分)

七、考核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呼吸道感染。

2.吸痰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3.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处理。

4.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患者缺氧。

5.痰液黏稠时,可先向气道内滴入少量生理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