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德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docx
文件大小:39.01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3.21千字
文档摘要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德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2.课程代码:[具体代码]

3.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4.学分/学时:[X]学分,[16X]学时(理论教学:[12X]学时;实践教学:[4X]学时)

5.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

6.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今后顺利走向社会、适应职业生活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德育基础

1.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教学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职业道德

1.教学内容:

-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修养

2.教学要求:

-了解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基本原则。

-熟悉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理解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掌握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三)职业指导

1.教学内容:

-职业与职业发展

-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

2.教学要求:

-了解职业的内涵、分类和发展趋势,认识职业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明确职业理想的含义和作用,掌握职业选择的方法和技巧,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意义和步骤,学会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规划能力。

(四)心理健康与职业心理素质

1.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概述

-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

2.教学要求: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意义,掌握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方法。

-识别常见心理问题,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认识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培养适应职业要求的心理素质,如自信、坚韧、责任心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法:设定职业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职业情境,提高职业能力。

2.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课程资源、在线测试、互动交流等功能,拓展教学空间,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四、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2.考核内容与比例:

-过程性考核(50%):包括课堂表现(20%)、作业完成情况(20%)、小组项目(10%)。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发言质量等进行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按时提交情况。

-小组项目: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能力、任务完成情况等。

-终结性考核(50%):采用笔试形式,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德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出版社名称],[主编姓名]

2.参考资料:

-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职业指导等方面的书籍和期刊。

-网络资源,如中国职业教育在线、各行业协会网站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周次|教学内容|学时|

|---|---|---|

|1-2|德育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8|

|3-4|德育基础: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