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外园林史教学大纲.docx
文件大小:41.28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6.31千字
文档摘要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外园林史

2.课程代码:[具体代码]

3.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4.学分/学时:[X]学分,[16X]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X]学时,实践教学[4X]学时)

5.适用专业:园林、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

6.先修课程: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概论、园林设计初步等

7.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外园林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园林的特点、风格及造园手法。

-培养学生对园林历史文化的鉴赏能力,提升其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园林设计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中外园林发展演变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园林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中国园林史(64学时)

#绪论(4学时)

1.教学目标:

-阐述园林史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使学生对园林史学科有初步认识。

-介绍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

-园林史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

-中国园林的分类及特点。

-中国园林史的分期及各时期园林发展概况。

-学习中国园林史的方法和意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园林的起源与囿、圃、园、苑(8学时)

1.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园林的起源,掌握囿、圃、园、苑的特点和功能。

-分析早期园林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2.教学内容:

-原始社会的聚落环境与园林萌芽。

-奴隶社会的囿、圃,如商、周时期的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圃、苑囿,如章华宫、姑苏台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如有条件)

#秦汉时期的园林(8学时)

1.教学目标:

-掌握秦汉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理解秦汉园林对后世园林发展的影响。

2.教学内容:

-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与园林发展概况。

-皇家园林:上林苑、建章宫等,分析其规模、布局、造园要素等。

-私家园林:梁孝王兔园、袁广汉园等,探讨其特点和造园手法。

-秦汉园林的艺术成就与历史地位。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对比分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10学时)

1.教学目标: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掌握这一时期自然山水园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理解园林审美观念的转变。

2.教学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与园林发展趋势。

-自然山水园的兴起:文人园林的萌芽,如石崇金谷园、张伦宅园等。

-寺观园林的发展,分析其布局和功能特点。

-园林审美观念的转变:从追求华丽转向崇尚自然。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文献研读、小组讨论

#隋唐时期的园林(12学时)

1.教学目标:

-掌握隋唐时期园林的类型、特点及造园艺术成就。

-了解隋唐园林在当时世界园林中的地位和影响。

2.教学内容:

-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与园林发展概况。

-皇家园林:西苑、华清宫等,分析其规划布局和造园特色。

-私家园林:如李德裕平泉庄、王维辋川别业等,探讨其艺术风格和造园手法。

-公共园林的兴起与发展。

-隋唐园林的艺术成就:山水审美、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等方面。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实地考察(如有相关遗址)、案例分析

#两宋时期的园林(10学时)

1.教学目标:

-熟悉两宋时期园林发展的特点和繁荣景象。

-掌握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和代表作品,理解其文化内涵。

2.教学内容:

-两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园林发展特点。

-皇家园林:艮岳等,分析其造园艺术和历史意义。

-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如苏州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讲解其布局、意境营造和造园手法。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注重意境表达、追求平淡自然等。

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地考察(苏州园林等)、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