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消防安全风险识别
及整改标准
消防安全常见风险识别及整改标准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文旅、民宗、民政、卫健、教育等行业领域监管的企事业单位。检查中,要做到“一看、二问、三查、四验”。“一看”:看消防车道是否被违章搭建等占用。“二问”:问企事业单位如何落实安全法定职责;问员工是否懂得逃生自救。“三查”:查企事业单位审批手续是否办理;查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查是否组织开展逃生演练。“四验”:验消防通道(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验消防设施(灭火器、消火栓、疏散指示标识)是否完好有效;验重大危险源(危化品、电气焊、电动自行车)管控是否到位;验“三合一”情况是否存在。行业主管部门消
防安全要重点查看“六大”方面内容:
一、逃生通道
(一)常见消防安全风险识别标准
1.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2.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道,妨碍消防车通行。
3.密室逃脱场所安全出口、疏散走道上锁。
4.外窗设置防盗窗、广告牌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
—6—
5.宿舍楼、图书馆、实验室、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
门禁系统影响人员疏散,且在紧急情况下,不能立即开启。
(二)消防安全常见风险整改对策
1.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1.4米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及时清
除杂物,保持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畅通。
2.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普通消防车的转弯半径为9m,登高车的转弯半径为12m)。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10m,当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场地的长度
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20m和10m。消防车道、登高面应保持畅通,
并实行划线管理。
3.宿舍楼、图书馆、实验室、养老机构、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门禁系统的外门应当设置不需使用钥匙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的快速开启装置,并在显著位置设置使用提示的标识。密室逃
脱场所应设置一键启动全部开锁装置。
4.公共建筑的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置消防救援窗,窗口不小于1m*1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队1.2m,每个间距不宜大于20m。外墙设置防盗窗、广告牌影响疏散逃生或灭火救援
行动的,应按要求拆除或者开设逃生口。
—8—
5.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场所、宗教场所、学校的明显位置,
养老机构、医院病房内的门房或床头及病房公共区域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疏散方向、
安全出口位置及人员所在的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二、防火措施
(一)常见消防安全风险识别标准
1.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或者线路、管路的敷设不符合
安全技术规定,危及消防安全。
2.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
3.文物建筑内使用卤钨灯、白炽灯、高压汞灯等高热照明灯
具。
4.违规使用易燃可燃泡沫夹芯板作为装修、分隔材料。
(二)常见消防安全风险整改对策
1.规范敷设电线,套管保护,不直接敷设在可燃物上。
—10—
2.高层建筑、公共娱乐场所严禁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燃气
管不得使用橡胶软管,应使用金属波纹管,且不得超过2米。
3.油烟设备和管道应每季清洗。
4.电动自行车不得进入室内。充电点位应安装室外符合要求的位置,确需在室内停放、充电的,停放、充电区域与居住部分应采用实体墙进行分隔。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场所应当配备必
要的消防器材,充电设施应当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功能。
5.文物建筑内应使用低压弱电供电和冷光源照明灯具。
6.内部装修材料应使用不燃材料。(严禁使用易燃可燃泡沫
夹心板,吊顶严禁使用塑料扣板)
三.动火作业
(一)常见消防安全风险识别标准
1.违规电气焊、无证电气焊。
2.未履行动火作业审批手续(检查方法:查阅单位是否建立
动火作业审批程序,查看是否在作业处显著位置张贴,查看动火
作业前是否经过审批)。
3.宗教、文物、古建筑等场所违规烧香、点烛火、焚纸张。
4.学校教室、宿舍、图书馆内违规使用明火、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取暖或照明。民居类古建筑柴火堆未围堰分隔。养老机构在起居室、疗养室、病房内,吸烟、使用明火、烹饪或使用大于
1200瓦的大功率电气设备。
(二)常见消防安全风险整改对策
1.人员密集场所营业、使用期间禁止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电气焊必须先经“动火审批”,焊接与切割作业必须确定专门的现场监督人员,现场监督人员必须熟知灭火器、消防沙、消火栓等灭火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灭火技能,知晓119电话报警方法,全程监视焊接与切割作业,在作业完成后,现场监督人员、
焊接与切割作业人员必须全面检查并消灭存在的残火。
2.点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