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包括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能指出相关问题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学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来描述数据,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会统计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数据统计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及选择。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数据的整理(列频数分布表)和描述(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2.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合理选择调查方式,理解抽样调查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对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组距、频数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准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际问题中调查方式的选择、数据的分析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某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新闻视频,引出问题:要了解整个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如何收集这些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收集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本节课的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
1.数据收集的方法(10分钟)
-全面调查:
-定义: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举例:如人口普查、全班同学的身高调查等。
-特点:全面、准确,但工作量大,有时甚至不可能进行。
-抽样调查:
-定义: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叫做抽样调查。
-举例:如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了解某地区七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等。
-特点: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但调查结果不如全面调查准确。
-思考与讨论:
-提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全面调查?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抽样调查?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当调查对象较少,调查容易进行,或调查的结果有特别要求,或调查的结果有特殊意义时,如全国人口普查,适合采用全面调查。
-当调查对象较多,调查具有破坏性,或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对象进行调查时,如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合采用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10分钟)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举例说明:
-为了了解某学校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
-总体:该学校七年级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
-个体:该学校七年级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样本:抽取的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样本容量:200
-练习巩固: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指出其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例如: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