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点]
3.工程规模:本项目道路工程中,二灰碎石基层施工面积为[X]平方米,设计厚度为[X]厘米。
4.设计要求:二灰碎石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标准[具体强度数值]。
二、编制依据
1.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
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三、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石灰:宜采用Ⅲ级以上的钙质或镁质生石灰,有效氧化钙与氧化镁含量之和应不小于70%。使用前应进行消解,消解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得产生扬尘,也不可过湿成团。
-粉煤灰:粉煤灰中SiO?、Al?O?和Fe?O?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宜大于20%。粉煤灰应干燥、洁净,无明显杂质。
-碎石:应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良好的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水: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施工用水,当采用非饮用水时,应进行水质检验,符合相关标准后方可使用。
2.机械设备准备
-拌合设备:选用稳定土厂拌设备,其生产能力应满足工程进度要求,且拌合均匀性好,计量准确。
-运输车辆:配备足够数量的自卸汽车,车厢应严密,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混合料泄漏。
-摊铺设备:采用具有自动找平功能的摊铺机,确保摊铺厚度均匀、平整度符合要求。
-碾压设备:配备振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等,压实功率应满足压实度要求。
-其他设备:如装载机、平地机、洒水车等。
3.作业条件准备
-下承层已验收合格,表面应平整、坚实,无松散、坑洼等缺陷。
-施工场地已清理干净,障碍物已清除。
-测量放线工作已完成,恢复中线,设置边线桩,在边线桩上标识出基层设计标高。
-施工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熟悉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四、施工工艺
1.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二灰碎石的最佳配合比。配合比设计应满足强度、耐久性等要求,同时考虑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此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2.混合料拌合
-按照确定的配合比,将石灰、粉煤灰、碎石及水通过厂拌设备进行拌合。
-拌合过程中应保证各种材料计量准确,拌合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间,确保混合料均匀一致。
-定期对拌合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拌合质量稳定。
3.混合料运输
-拌合好的二灰碎石混合料应及时运输至施工现场,运输过程中应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水分蒸发和混合料离析。
-卸料时应按规定的间距均匀卸料,避免卸料集中造成摊铺困难。
4.混合料摊铺
-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作业,摊铺机应缓慢、均匀、连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
-摊铺前应调整好摊铺机的熨平板,使其处于良好的初始工作状态,确保摊铺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摊铺机两侧应设专人指挥卸料,保证混合料在摊铺机前形成连续、均匀的料堆,避免出现缺料现象。
5.混合料碾压
-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进行碾压,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由低到高的原则。
-先用轻型压路机稳压1-2遍,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速度控制在[具体速度范围]。
-碾压过程中应保持表面湿润,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快,应及时补洒少量水分。
-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段确定,一般不少于[具体碾压遍数]。
6.接缝处理
-施工缝应设置在结构变形缝或伸缩缝处,尽量减少施工缝的数量。
-横向接缝应与路中心线垂直,在已压实的末端挖成垂直的断面,然后将摊铺机就位,重新摊铺混合料进行碾压。
-纵向接缝应尽量采用热接缝,如采用冷接缝,应在已压实的部分上预留一定宽度的未压实部分,待新铺混合料摊铺后一起碾压。
7.养生
-二灰碎石基层碾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生,养生期不宜少于7天。
-养生可采用洒水养生或覆盖塑料薄膜养生等方式,保持基层表面湿润。
-在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禁止车辆通行,如因特殊情况需要通车,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对基层造成损坏。
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