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名称]
4.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名称]
5.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名称]
6.结构类型及层数:[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等],层数为[X]层
7.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数值]
8.基础形式:采用[基础形式,如筏板基础、独立基础等],三七灰土垫层作为基础的一部分,位于基础底部,厚度为[具体厚度],宽度根据基础设计要求确定。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文件。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
5.现场实际情况及周边环境条件。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掌握三七灰土垫层的施工要求和质量标准。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进行测量放线,确定三七灰土垫层的边线和标高控制点,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原材料包括石灰和土,石灰应选用Ⅲ级以上新鲜块灰,使用前1-2天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5mm;土料应采用粉质黏土或黏土,土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
2.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提前采购石灰和土料。石灰的采购量应根据设计用量和损耗量计算确定,土料的采购量应根据设计压实系数和石灰用量计算确定。
-石灰应采用密封储存,防止雨淋和受潮;土料应堆放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并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日晒和雨淋。
-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其他材料,如夯具(蛙式打夯机、柴油打夯机等)、测量工具(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检测工具(环刀、灌砂筒等)。
3.机械准备
-根据施工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机械和设备,如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蛙式打夯机、柴油打夯机等,并确保其性能良好,能够正常运行。
-对所有机械和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同时做好维修保养记录。
4.现场准备
-清理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如建筑垃圾、杂草等,并将场地平整至设计标高。
-根据测量放线确定的边线,设置模板或灰线,作为三七灰土垫层施工的边界控制。
-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排水设施,如排水沟、集水井等,确保场地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影响施工质量。
-搭建临时施工设施,如材料堆放区、机械设备停放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四、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检验土料和石灰质量→灰土拌合→分层铺摊灰土→分层夯实灰土→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操作要点
-检验土料和石灰质量:按设计要求对土料和石灰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土料应过筛,石灰应消解并过筛。
-灰土拌合:采用机械拌合,将土料和石灰按设计比例(三七比例)在拌合场地均匀拌合。拌合时应控制好含水量,使灰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如含水量过大,可采用翻松、晾晒等方法降低含水量;如含水量过小,可采用洒水湿润等方法增加含水量。
-分层铺摊灰土:根据设计厚度,分层铺摊灰土。每层铺摊厚度不宜超过300mm,采用装载机或推土机进行铺摊,铺摊时应控制好平整度和厚度,确保均匀一致。
-分层夯实灰土:采用蛙式打夯机或柴油打夯机进行夯实,夯实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3遍。夯实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确保灰土密实。在边角处或打夯机无法到达的地方,可采用人工用木夯夯实。
-检验密实度:每层灰土夯实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密实度检验。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进行取样检测,检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垫层范围内,每100m2不应少于1个检测点,且每一独立基础下不应少于1个检测点。如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应进行补夯,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修整找平验收:灰土垫层施工完成后,应对其表面进行修整找平,使其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内容包括灰土的配比、含水量、密实度、厚度、平整度等,如验收合格,应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五、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