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灰土回填施工方案-.docx
文件大小:41.85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5.5千字
文档摘要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位于[具体地点],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由[X]栋建筑物组成。本工程基础形式为[具体基础形式],在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进行二八灰土回填。回填部位主要为基础周边及地下室室内等区域,回填面积约为[X]平方米,回填厚度根据设计要求在[X]厘米至[X]厘米之间不等。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文件。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4.现场实际情况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三、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土料:采用就地挖出的粘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土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土料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当含水量过大时,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当含水量过小时,可采用预先洒水湿润等措施。

-石灰:采用Ⅲ级以上新鲜的块灰,使用前1-2天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mm,且不应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水分。

-石灰与土的比例:严格按照二八比例进行掺配,即石灰:土=2:8(体积比)。

2.机械设备准备

-装载机:用于土方的装载和运输。

-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进行土方的挖掘和初步平整。

-压路机:采用[压路机型号],用于灰土的压实作业。

-蛙式打夯机:对局部压路机无法压实的部位进行夯实。

-筛土机:用于土料的过筛。

-洒水车:保证灰土在拌合及回填过程中的含水量合适。

3.人员准备

-成立专业施工队伍,包括土方工、灰土拌合工、压路机操作工、蛙式打夯机操作工、质量员、安全员等。施工人员需经过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熟悉施工工艺和质量、安全要求。

-配备足够数量的劳动力,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各工种人员进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作业条件准备

-基础工程已验收合格,基础表面的杂物、积水等已清理干净,并办理好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测量放线工作已完成,基础周边及室内回填区域的边界线已明确标识,控制桩已设置牢固。

-施工场地已平整,运输道路已畅通,满足机械设备和车辆通行要求。

四、施工工艺

1.施工流程

-基底处理→灰土拌合→分层铺摊灰土→分层夯实→质量检验

2.基底处理

-对基础底面的浮土、积水、杂物等进行清理,确保基底平整、坚实,无软弱土层。

-若基底存在局部软弱土层或坑穴,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材料可采用级配砂石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材料,换填后分层夯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3.灰土拌合

-在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灰土拌合场地,采用装载机将土料和石灰按比例分层堆放,每层土料和石灰的厚度应大致相同,以便于控制比例。

-采用机械拌合,将土料和石灰倒入拌合机中,拌合时间不少于[X]分钟,使灰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达到手握成团,落地松散为宜。

-拌合好的灰土应及时运至回填部位,不得长时间堆放,防止水分蒸发或雨淋。

4.分层铺摊灰土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每层灰土的铺摊厚度,一般不宜超过300mm。

-采用装载机或人工将拌合好的灰土均匀铺摊在回填区域内,铺摊时应注意控制厚度和平整度,避免出现局部过厚或过薄的情况。

-铺摊过程中,如发现灰土含水量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进行调整,可适当洒水或晾干,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

5.分层夯实

-采用压路机对铺摊好的灰土进行碾压夯实,碾压顺序应从基础边缘向中间进行,先静压1-2遍,然后振压[X]遍,最后静压收光。碾压速度应均匀,一般控制在[X]km/h左右。

-对于压路机无法碾压到的边角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夯实遍数不少于[X]遍,夯击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确保夯实均匀。

-每层灰土夯实后,应进行质量检测,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检测灰土的压实系数,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如压实系数不符合要求,应重新夯实,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6.质量检验

-灰土回填施工过程中,应随时进行质量检查,包括灰土的配合比、含水量、铺摊厚度、夯实程度等。

-每层灰土夯实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质量检验,检验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