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灰土回填施工方案.docx
文件大小:39.76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3.38千字
文档摘要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回填部位:[具体回填区域,如基础周边、室内外场地等]

4.回填面积:约[X]平方米

5.回填深度:根据不同部位,回填深度在[X]米至[X]米之间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

4.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变更文件

三、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土料:采用粉质粘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土料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通过翻晒或洒水等措施调整。

-石灰:采用Ⅲ级以上新鲜块灰,使用前1-2天消解并过筛,粒径不得大于5mm。

2.机械设备准备

-压实设备:选用蛙式打夯机、振动压路机等,根据回填部位和压实要求合理配置。

-运输设备:装载机、自卸汽车等,确保土方和灰土的运输顺畅。

-测量仪器:水准仪、全站仪、钢尺等,用于控制回填标高、平整度和尺寸。

3.作业条件准备

-基础工程已验收合格,隐蔽工程已通过验收并办理相关手续。

-施工现场障碍物已清除,场地已平整,具备灰土回填条件。

-施工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熟悉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四、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检验土料和石灰质量→灰土拌合→分层铺摊灰土→分层夯实→找平验收

2.操作要点

-检验土料和石灰质量

-按要求对土料和石灰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检查土料的含水量,可采用烘干法或酒精燃烧法测定,当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差值不超过±2%时,方可使用。

-灰土拌合

-采用机械拌合,按照设计比例将土料和石灰倒入拌合机,拌合均匀。一般灰土体积比为2:8或3:7。

-拌合过程中,随时检查灰土的含水量,如含水量不足,应适当洒水补充。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质地均匀,无明显颗粒分离现象。

-分层铺摊灰土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分层厚度。一般每层铺摊厚度不宜超过300mm。

-采用装载机或自卸汽车将拌合好的灰土运至回填部位,按照分层厚度均匀铺摊,并用推土机或人工初步平整。

-分层夯实

-铺摊一层灰土后,及时进行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夯击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3遍。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确保夯实均匀。边角部位或打夯机无法作业的地方,采用人工夯实。

-每层夯实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灰土的铺摊。

-找平验收

-灰土回填至设计标高后,进行表面找平。采用水准仪测量,确保回填表面平整度偏差不超过允许范围。

-对灰土回填质量进行全面验收,包括压实系数、标高、平整度、灰土配合比等项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办理验收手续。

五、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灰土的土料和石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灰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

2.一般项目

-回填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20mm。

-灰土拌合应均匀,颜色一致,无明显颗粒分离现象。

-分层铺摊厚度允许偏差为±20mm。

六、成品保护

1.回填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基础、地下管线等设施,避免碰撞和损坏。

2.已夯实的灰土,应防止雨淋水泡,如遇雨天,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等防雨材料。

3.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避免在已回填的灰土上乱堆材料和设备,以免破坏已完成的回填层。

七、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2.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