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链接”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六年级语文教学为例
摘要:“阅读链接”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用于拓展和延伸单元知识文化主题的栏目,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但是当前“阅读链接”栏目的教学现状却是很不理想,一些教师忽略对“阅读链接”栏目的教学,一些教师教学“阅读链接”栏目时教学方法单一,甚至错误运用“阅读链接”栏目。为了改善这一现象,让“阅读链接”栏目物尽其用,发挥出它的内在价值,笔者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分析。
首先分析“阅读链接”的教学现状,分析出“阅读链接”教学的主要问题,其次针对这几个教学问题,提出改进策略,造成忽略“阅读链接”教学的根本原因是教师不了解“阅读链接”的编排意图以及不清楚教学“阅读链接”的重要性。基于此,笔者分析了“阅读链接”的编排意图以及“阅读链接”的教学作用。而教学方法单一与错误运用主要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改善这一现状的最好方法是提供一定的教学策略或者教学思路,由此笔者由真实课堂总结出四个教学策略,通过提出教学策略,呈现真实教学片段,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性、有效性指导,也给他们提供教学思路。总之,此研究旨在改善“阅读链接”栏目教学现状,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性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链接;教学现状
一、案例背景
教育部通知,2019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部编本教材),大阅读时代开启。温儒敏指出部编本教材课文的选篇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适当兼顾时代性,另外,与人教版相比较,部编本教材的课文数量有所减少,但随着可行和结构的调整,更加重视口语、读书方面的内容。[①]《义务教育语文课
舒晋瑜.总主编温儒敏谈“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新思路[N].中华读书报,2017-9-20(007):2.
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②]部编本教材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除了体现在精心编排课文内容外,还体现在精心挑选“阅读链接”内容。
大阅读时代的开启,表明阅读变得更为重要了,在部编本教材中,一年级就有了《论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古诗词就高达128篇,而且教材里也增加了大量课外阅读要求。刘占泉在《汉语文教材概论》(2004年版)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材一直实施“一纲多本”,地区不同、教材不同,选文也不同。[③]所以在没有统一教材之前,各个地区对于教材版本的选择有所不同,本地区语文教学以苏教版教材为主,苏教版教材中并没有“阅读链接”这个栏目,全新教材的投入,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文化素养要求更高,需要教师有着较高的对新教材解读能力。
实习期间,在向指导老师Y请教《灯光》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是否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正式教学时,Y老师说“阅读链接”栏目是需要在课堂进行正式教学的,而且要依据内容形式等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她还说“阅读链接”栏目虽然依附在课文后面,但是它的价值不容小觑,它不仅是一个用于拓展和延伸单元知识文化主题的栏目,还是一个联系课内外阅读的重要媒介。但是很多老师并不重视这个栏目的教学,不是直接忽略,就是在课堂上一带而过,导致“阅读链接”根本发挥不出它的价值。听了Y老师的这一席话后,笔者观察了其他老师的课堂,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忽略“阅读链接”教学以及教学方法单一是一个普遍现象,在经过多次与Y老师讨论后,笔者决定将这一案例作为毕业设计呈现。
二、案例正文
(一)“阅读链接”的教学现状及问题—以六年级为例
“阅读链接”作为一个被编排在部分课文后的栏目,它的出现频率并不高,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教材中总共就32个。出现频率低和课文问题后的位置使得“阅读链接”的教学现状并不理想,以下便是“阅读链接”教学的主要现状问题。
忽略“阅读链接”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刘占泉.汉语文教材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部编本教材于2016年开始被部分地区使用,于2019年全面投入使用。作为一本全新教材,部编本教材中和了其他版本教材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比如说“阅读链接”栏目,便是人教版教材有、而苏教版教材没有的栏目。对于一些教师来说,这是一本全新的教材,有些内容相对来说很难去把握,特别是“阅读链接”栏目,它的篇幅短小,而且被编排在课文问题的后面,尤其容易被忽略。通过查阅资料以及观摩课堂,发现很多一线教师根本不太清楚“阅读链接”栏目的编排意图,另一些老师虽然清楚“阅读链接”的编排意图,但是很多认为把“阅读链接”拿到课上进行正式教学会耽误教学进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略“阅读链接”的教学,把“阅读链接”内容一带而过。比如在教学《丁香结》一课时,W老师便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