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从《乘法分配律》中探寻如何培养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docx
文件大小:50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1.09万字
文档摘要

从《乘法分配律》中探寻如何培养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

摘要:对于数学学习者来说,简便运算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能,也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算效率高低和准确度与否是衡量和检验运算能力强弱的标准,因此培养学生简便运算思维也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简便运算能力,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在课前,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规划。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的学习和习题的训练来帮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简便运算这一方法解决计算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思维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练习简便运算,教学后要善于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还要采取科学的引导策略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运算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更好的促进他们学好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加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既能提高学生简便运算的熟练程度又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而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做好相应准备,不仅能够巩固原有知识技能,同时又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思维;简便运算能力一、案例背景

数学是培养运算思维最直接、最有效的学科。培根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特征总是伴随着抽象、概括、逻辑、演绎、推理、思维等。数学的发展是从未知到已知。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知道什么是已知的,寻找什么是未知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思考-操作的过程。历史证明,几乎所有的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数学的运算,都经过无数次反复的运算和一次次地检验。而运算能力在这时候尤为的重要。因此,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应培养符合社会所需人才类型及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强调,小学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刻不容缓。因为这种能力的培

养意味着我国将多出许多科技型和计算型人才。

现实生活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运算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受“应试教育”考试分数来评价一个老师和学生是否优秀的影响,教师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机械地传授知识我认为太过的生搬硬套,有时候都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承受能力,而且课上有时候还不培养学生如何快速计算问题的答案的能力。课后作业家长辅导,学生又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主要存在的现象有教师害怕学生听不懂,或者害怕学生思考花费很长的时间,耽误课程进度,于是把提问设计过窄,不够开放,这样的课堂没有思维含金量,谈何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逆向性思维。谈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教学呈现被动模仿的状态,很多教师都有进行在职学习,接受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但为何依然放不掉传统的教学方法,原因在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是最简单的教学,教师能够驾驭整节课,课堂上不会出现很多无法预测的回答或状况。为让学生很快的掌握习题的解题技巧,教师会缩短上课时间,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学生刷题上,当然,这样反复的机械练习确实有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样做时间长了以后学生就不愿意思考问题,导致思维停留在已学的知识上,对新知识没有进行深度探究。除此以外,教师教学中给出的问题不够开放,往往答案就那一种,殊不知其实可以用另外一种计算方法解答出来。学生的课后作业及测试答案也是唯一,这就导致学生盲目的迷信标准答案,使学生思维固化,从而懒得去思考问题有没有更多地解决办法。这些都是现实课堂教学中忽视运算思维能力发展的真实写照,导致学生运算思维缺失,从而丧失了运算能力培养的黄金时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在课堂中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运算能力的对象是学生,因而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毋庸置疑,在实施每一个教学环节时,都要把目标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最大限度的挖掘孩子的运算思维潜力。这也是以往教学方式的一个质的转变。二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堂放松感,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运算思维潜力。根据心理学表明,在宽松愉悦的课堂下,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动手操作,体验学习,对所遇的问题努力去思考。三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J].小学教学(数学版).

PAGE

PAGE250

能力,在讨论如何培养学生时,陶行知说,教室应该是“六解放”,解放学生的眼睛、手、思想、嘴巴、空间和时间。四是教学的开放性。最直接的方法是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所谓的开放性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这种方法打破了学生单一标准答案的束缚,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