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作者对古希腊石头的情感与思考。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历史、文化、艺术的深刻感悟,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学习本文独特的写作手法,如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相结合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文中重点语句和段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深入思考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敬仰之情。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古希腊石头的独特情感以及这种情感背后所蕴含的对古希腊文化的深刻理解。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对古希腊石头的描写传达出对历史、文化的感悟。
-引导学生感受古希腊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思考,以及这种思考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超越文本表面,体会作者情感与思想的深度,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古希腊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希腊文化的魅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4.问题引导法: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胜利女神像、掷铁饼者等著名雕塑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珍贵的图片,大家看看这些精美的雕塑,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希腊。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艺术成就。这些雕塑历经千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们承载着古希腊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2.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们对古希腊文化有什么印象?或者你们想了解关于古希腊文化的哪些方面呢?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古希腊文化的初步印象和感兴趣的问题。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冯骥才的脚步,一同去探寻《古希腊的石头》,感受他在古希腊文化遗迹中所获得的独特体验和深刻思考。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
-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擅长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时代风貌和人性的美好与复杂。他在文学创作之余,还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是冯骥才在1994年访问希腊后创作的。当时,作者亲身感受到了古希腊文化的震撼与魅力,尤其是那些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屹立的石头建筑和雕塑。这些古希腊的石头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古希腊文明的记忆。作者被这些石头所深深打动,回国后写下了这篇充满深情与思考的散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基调。
2.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围绕古希腊的石头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对古希腊的石头有着怎样的情感?
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希腊参观古希腊文化遗迹时看到的各种石头建筑和雕塑,如帕特农神庙的石头、德尔斐太阳神庙的石头等。作者详细描述了这些石头的外观、质地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作者对古希腊的石头充满了敬畏、热爱和赞美之情。这些石头是古希腊文化的象征,它们见证了古希腊文明的辉煌与沧桑,作者在与它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四)精读课文,深入分析(20分钟)
1.研读文章第一部分(第1-3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