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我们的空投包(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大象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们的空投包”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空投包的原理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结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掌握空投包基本原理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航空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通过空投包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同时增强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空投包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讲解和展示空投包的构成部分,如降落伞、填充物、绳索等,使学生明白每个部分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掌握空投包的投放技巧: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投放空投包,包括投放的角度、力度和时机。
2.教学难点:
-空投包的稳定性:学生需要理解如何通过调整空投包的重量分布和形状来保证其稳定降落,避免因设计不当导致空投包无法正常工作。
-实验误差的控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误差,如风力、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难点在于如何识别和减少这些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小组合作设计空投包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有效沟通、分工合作,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例如,如何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设计过程中,以及如何处理设计中的分歧和冲突。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空投包制作材料(降落伞布、填充物、绳索等)、剪刀、尺子、胶带、计时器、电子秤
-课程平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
-信息化资源:空投包设计原理视频、科学实验步骤图解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视频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救援行动的视频,展示空投包在救援中的作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投包是如何设计和使用的,激发他们对空投包原理的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空投包的认识,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学目标:理解空投包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空投包的投放技巧。
-教学重点:
-空投包的结构和功能
-空投包的投放技巧
-教学内容:
1.空投包的构成部分(5分钟)
-展示空投包实物,讲解每个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空投包的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其设计原理。
2.空投包的投放技巧(5分钟)
-示范空投包的投放方法,强调投放的角度、力度和时机。
-学生观看示范,并进行模拟练习。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模拟练习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目的:巩固学生对空投包结构和投放技巧的理解。
-练习内容:
1.小组讨论(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空投包,讨论其结构和投放技巧。
2.小组展示(5分钟)
-每组展示他们的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和投放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四、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目的: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思考。
-提问内容:
1.空投包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空投包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3.如何正确投放空投包?
-教学方法:提问、回答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互动目的: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互动内容: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方法:提问、回答、展示、评价
六、拓展练习(5分钟)
-拓展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内容:
1.设计一个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空投包。
2.探讨如何改进空投包的设计,使其更加稳定和可靠。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设计展示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空投包的结构、功能和投放技巧。
-作业布置:课后,每个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空投包模型,并尝试进行投放实验。
-教学方法:总结、布置作业
总用时:45分钟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航空科学探秘》:介绍航空历史、航空原理以及航空器的种类和功能。
-《降落伞设计与应用》:详细讲解降落伞的设计原理、种类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科学实验手册》:提供各种科学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制作简易降落伞的实验。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查阅书籍或网络资源,了解不同类型的空投包及其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