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安全记心上(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8安全记心上”章节,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防骗安全等基本安全知识。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拓展已有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增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消防安全等安全知识的自觉性。
3.培养学生面对危险时冷静应对、机智避险的应变能力。
4.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防骗安全等基本安全知识。
②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安全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形成安全意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②引导学生掌握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如何迅速、正确地做出反应,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③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安全知识,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④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在安全方面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实物教具(交通标志、消防器材模型)、安全知识卡片。
-课程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材。
-信息化资源:网络交通安全教育视频、消防安全动画短片、防溺水安全知识PPT。
-教学手段: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交通安全动画短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交通安全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安全记心上。”
2.讲授新知(20分钟)
(1)交通安全知识
教师展示交通标志实物和图片,讲解交通信号灯、斑马线、人行横道等基本概念和规则,并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会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消防安全知识
教师展示消防器材模型,讲解火警电话、火场逃生方法等消防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3)防溺水安全知识
教师播放防溺水动画短片,讲解溺水时的自救方法、游泳安全常识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溺水技能。
(4)防骗安全知识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识别诈骗手段,提高防骗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
(2)角色扮演:分组模拟不同场景,如过马路、遇到火灾、溺水、受骗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巩固所学安全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安全知识,强调安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5.作业布置(5分钟)
(1)课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安全知识,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家庭安全。
(2)绘制一幅安全知识宣传画,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知识点梳理
1.交通安全知识
-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交通标志:斑马线、人行横道、禁止通行、减速慢行等。
-乘车安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排队上下车,不拥挤。
-骑行安全:骑自行车时要靠右行驶,遵守交通规则。
2.消防安全知识
-火警电话:119。
-火场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逃生。
-消防器材:灭火器、消防栓、安全出口等。
-防火常识:不玩火,不随意触动电器设备。
3.防溺水安全知识
-溺水自救:保持冷静,呼救,尝试自救。
-游泳安全: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溺水救援:学会基本的救援方法,如抛救生圈、呼叫救援等。
4.防骗安全知识
-识别诈骗手段:电话诈骗、网络诈骗、冒充亲友等。
-自我保护: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人的话。
-应对诈骗:遇到诈骗行为,及时报警,寻求法律帮助。
5.安全意识培养
-安全的重要性:保护生命,减少事故发生。
-遵守规则:遵守交通规则、消防安全规则等。
-自我保护: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防范意外事故。
-合作与沟通:与他人合作,共同应对安全风险。
6.应急处理能力
-冷静应对:遇到紧急情况保持冷静,迅速分析问题。
-快速反应: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救援方法:学习基本的救援知识,帮助他人。
7.家庭安全
-家庭电器使用安全:不乱触电,不使用老化电器。
-食品安全:不食用过期食品,注意饮食卫生。
-居住安全:不攀爬窗户,不靠近火源。
-防盗知识:不在家中随意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