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气味告诉我们(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课“气味告诉我们”是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气味的存在和作用。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气味的特点;最后,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掌握气味的基本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科学核心素养:1)观察与实验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升学生观察现象、设计实验的能力;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3)科学态度与责任,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护环境、关爱生命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气味的存在:通过实际闻味实验,让学生感知并确认气味的存在,理解气味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气味的来源:引导学生识别不同气味的来源,如水果、花香、肥皂水等,从而理解气味是由物质分子释放到空气中的。
-气味的作用:通过讨论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气味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嗅觉辨别食物、警示危险等。
2.教学难点:
-气味与分子的关系:理解气味是由分子运动产生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抽象的分子概念是一个难点。
-气味的辨别: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比较,辨别不同的气味,这对他们的感官辨识能力是一个挑战。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在进行闻味实验时,如何正确操作以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操作难点。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嗅觉实验材料(各种水果、花香、肥皂水等)、记录表、计时器
-课程平台:教科书《科学》一年级上册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科学实验视频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记录、动手操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闻到过香味或者臭味?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气味的存在。
(2)教师展示各种气味源,如水果、花香、肥皂水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嗅闻,初步感受气味的存在。
二、新课讲授
1.气味的存在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果,提问:“你们闻到水果的香味了吗?这是从哪里来的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味是由物质分子释放到空气中的,我们通过嗅觉来感知它。”
2.气味的来源
(1)教师展示不同气味的来源,如花香、肥皂水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嗅闻。
(2)教师提问:“这些气味是从哪里来的呢?”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味是由各种物质释放到空气中的,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
3.气味的作用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气味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嗅觉辨别食物、警示危险等。
(2)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气味而产生的有趣事情?”
(3)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气味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的气味源,如水果、花香、肥皂水等。
2.学生通过嗅闻、观察、讨论等方式,尝试辨别不同气味的来源。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四、实验操作
1.教师演示如何正确进行闻味实验,强调操作规范,如避免直接吸入有害气体等。
2.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闻味实验,记录下观察到的气味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气味的来源和作用。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关于气味的知识?”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气味的存在、来源和作用,以及如何进行闻味实验。”
六、课后作业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气味,并记录下来。
2.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加深对气味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有趣的气味世界》: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各种气味的来源、作用和科学原理,适合学生阅读,可以加深他们对气味世界的认识。
-《化学启蒙:气味的奥秘》: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气味的化学本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生活中的化学》:书中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包括气味相关的例子,如食品添加剂、香料等,帮助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在家中进行简单的气味实验,如制作花香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