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分与合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章节内容为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第二单元“分与合”,主要包括认识分与合、分与合的表示方法、分与合的实际应用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学会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通过分与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2.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
3.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通过分与合的操作,提高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的熟练度。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分与合的规律探索,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技巧。
5.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一年级上册的学生在入学前可能已经对一些基本的数量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数字的顺序、计数等。然而,对于分与合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性的了解。他们可能对简单的分割和组合有一定的直观感受,但对于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个过程,可能还缺乏经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数学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学生可能更擅长直观操作,有的则更倾向于通过听觉或视觉来学习。在分与合的学习中,他们可能会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模仿来理解概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分与合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首先,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本身可能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从直观的操作中抽象出数学关系;其次,学生在进行分与合的运算时,可能会遇到如何正确进行分割和组合的问题;最后,将分与合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时,学生可能会面临如何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挑战。因此,教师需要提供足够的指导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
2.操练法:设计一系列分与合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知识。
3.案例分析法:选择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或视频展示分与合的动画,直观展示分割和组合的过程。
2.教学软件辅助:运用数学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分与合的操作。
3.实物教具:使用实物教具,如积木、拼图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割和组合的图片或实物,如水果切分、拼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分割和组合经验。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分割和组合的事情?你们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思考分割和组合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与合”。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分与合的基本概念,如“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和“把几个部分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分与合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分与合的特点,如“分”是分开,数量减少;“合”是合并,数量增加。
-教师示范几个简单的分与合的例子,如将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将两块巧克力合并成一整块。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分与合的操作,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设计一系列分与合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和判断等题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分与合的技巧。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与合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分与合有什么用?”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强调分与合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
-完成课本上的分与合练习题。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分与合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家长协助,通过游戏或实际操作帮助孩子巩固分与合的概念。
-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在家里与家人一起进行分与合的实践活动。
知识点梳理
一、分与合的概念
1.分: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数量是整体数量的几分之一。
2.合:将若干个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整体的数量是各部分数量之和。
二、分与合的表示方法
1.图形表示:用图形(如圆、正方形等)